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图书馆与阅读素养

【作者】 林 斌

【机构】 福建省霞浦一中

【摘要】运用图书馆资源,辅助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打造“书香校园”。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阅读指导;阅读素养
【正文】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抛弃固有的文化传统,丧失了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就难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恢弘的阅读史,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对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有一份缱绻之情,那封存已久的文化内涵将随着我们的阅读奔泻而出,我想,在阅读中终能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阅读素养是阅读者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阅读素养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从小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变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它的国民的精神一定是刚健稳重的。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生活是否有意义,人生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内在的精神生活的品质、精神素质。那么,我们精神素质的提高靠阅读来实现。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话,那么阅读就是阶梯上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从而通过阅读实现人生的大境界。
  霞浦第一中学素有“崇文尚学”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通过代代学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穿越了百年的历史时空,薪火相传,生生不灭。历届领导把“崇文尚学”的火种播撒在图书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图书馆成为了今昔学子们求知问道、探求真理的主阵地。从这里走出了包括原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先生,著名易学宗师、原福建师大副校长教授黄寿祺先生,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游寿女士等在内的四万五千多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如今,在现任领导班子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图书馆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韵味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成为学生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家园。
  前些年,我国中学的课程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看似丰富的课程表实际上早已变成语数英的天下, 有些学校设置的阅读课也成为摆设,许多学生的阅读量仅限于教科书或者教师指定的书籍, 教师讲授阅读理解也仅限于如何考试答题, 这样很难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近年来,新任领导班子切实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依托学校图书馆,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  
  我校图书馆遵循“制度治校,打造严谨一中;文化理校,打造书香一中;质量强校,打造勤奋一中”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个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大平台,那么,如何利用这个广阔的平台来培养师生的阅读素养呢?
  首先,打造温馨舒适、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
  在霞浦一中大门右侧,一座与综合办公大楼并排的现代化图书馆巍然屹立着。图书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的宝贵的精神食粮,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其中,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已经成为我校图书馆建设的亮点。电子阅览室面积达194平方米,有60台计算机,数字图书30000册,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别于传统纸质载体的图书,还提供了丰富的电子网络资源,是一个可以深入学习、阅读的重要场地,并以干净文明、健康的环境让大家享受最新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已成为学生喜爱、教师常来的学校重要的阅读基地。
  此外,格调清婉、色彩淡雅的书吧更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休闲书吧设在图书馆三楼,宽敞的空间,柔软的沙发,有质感的壁纸及地毯砖,别出心裁的各种吊灯,给人一种“家”的感觉。书桌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报纸、杂志。在那里,听一段轻音乐,品一杯清茶,呷一口咖啡,浏览几本杂志,确有几分惬意,几分轻松。阳光透过百叶窗投射进来的柔和光点,斜铺在靠椅上、地毯上、茶几上,仿佛一切都静止了,让师生们无拘无束地遨游在无边的书海中。书吧,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温馨花园,而阅读则像暗夜里静静袭来的花香,已经浸润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鸟语书香。
  其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课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图书馆是语文课堂教学延伸的又一阵地,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起着桥梁的作用。我校对阅读指导课的定位是树立大阅读观,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大纲和进度,做好图书的推荐工作。
  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图书馆蕴藏的知识却是广博的,图书馆是信息的积聚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配合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对初中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当代名家之作等,为高中生推荐中外名著、名家散文、杂文、古典诗词、文学评论等,把课外阅读作为课本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和进度,让学生去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去读同题材的作品,去读同一时代背景的作品,去读关于作家作品的有关资料,这样既让学生知人论世,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学生在学习曹雪芹的小说《宝玉挨打》这课时,图书馆推荐学生去读《红楼梦》,从中了解与本故事有关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在学习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图书馆推荐学生去读台湾作家席慕容的同名诗歌《乡愁》,让学生了解在同一背景下对同一题材的作品可以有着多元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图书馆推荐学生去读有关屈原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的作品或资料,使学生对作者有深层的了解,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
  文学阅读是中学生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课外阅读停留在浅阅读的层次上。首先是阅读的刊物多是快餐文化类的杂志或消遣类的言情、武侠、警匪小说等,阅读方法多半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这种阅读状况与中学生的阅读心态有关。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的阅读心态主要有3个特点:冲动性、好奇性、从众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态,帮助他们掌握浏览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拓展辐射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等七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阅读。其实,在许多情况下,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选文的内容而定,各种阅读方法可以穿插运用、互相补充。例如一些经典名著或精彩语段,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含英咀华,“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有些只需大致了解的内容可以“不求甚解”。
  此外,图书馆还利用黑板报、校园橱窗向学生介绍可读性强的书目、阅读方法、书评影评等。
  再次,广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播撒书香的种子。
  读书是我校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谱写了一个又一个阅读新篇章。图书馆与学校团委、语文组等合作开展各种主题的书评征文系列活动,参与指导吟风文学社工作,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在极大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配合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一)、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书评大赛。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道好菜,不同的是,吃一道绝妙的菜,美味一会儿,读一本有益的书,却受用一辈子。书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东西,比如思考,比如感悟。“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认真读透一本书,只有真正读懂一本书,才能在思维的撞击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在感悟的瞬间把握那丝丝灵感,才能“下笔如有神”,从而展示出最真最美最恰当的“书评”!这就是我校举办校园书评大赛的真正目的,要知道,一篇好文绝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么简单,而是多年的积累,多年的历练。
  读了学生的一篇篇书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深刻”与“娴熟”。这些作品都凝聚着小作者的心血,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才华和风采。虽然大部分作品略显稚嫩,但雏凤清音,让我惊为天籁。阅读这些书评时,经常被小作者细腻的文笔所感动,为他们见解的独到所触动,为他们知识的广博所震惊,正所谓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从《香港的白流苏》中,你可以清晰看到一位身着棉布旗袍,轻摇一把纸扇,从黄昏烟霭中远远走来的二三十年代的年轻女子;《当生不再是欢》告诉人们: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虽然会被强大的现实所扼杀,但却依然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显得它们的珍贵……尽管,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瑕疵,但我觉得尽善尽美只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瑕疵恰恰给我们留下了提升的空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坚信,同学们在长期阅读的熏陶下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雏凤清于老凤声”,听着这些“雏凤”一片清脆、快乐而又稚嫩的鸣声,感受他们满心的喜悦,满腔的热情,满怀的希望,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是阅读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二)、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读书后的互动与交流,便形成了读书沙龙活动。在书吧里,文学社的成员与语文组的指导老师、陈月华馆长同聚一堂,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着对作品、对作者的独特感悟,教师适时给予高屋建瓴地指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如春雨细无声般地滋养着同学们的心灵。
  (三)利用自编国学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延续国学薪火,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是中华子孙经世致用的智慧源泉和血脉相传的道德准则。而作为珍藏着丰富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体现我国博大精深之文化灵气的图书馆,则责无旁贷地成为我校实现国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实际上,图书馆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一部有血有肉、韵味无穷的书,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图书馆通过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拓宽资源结构、提供参考咨询和主动服务等途径为我校国学校本教材研发小组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国学教材编写的任务。教材立足于儒道释三家,并以儒家为主,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已经融化在中华民族国民的血液之中。梁启超先生认为:《论语》之最大价值,在于教人的人格修养。他“深望青年勿蔑弃此家宝也”。儒学中的诚信、友爱、正直、坦荡、仁慈、和谐等等,都是人格中美好而重要的东西,用儒家思想的精华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其灵魂得到陶冶和净化。图书馆利用这套教材,与研发小组的教师相互配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举办国学讲座、国学沙龙、国学论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国学活动,引领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在提高其自身道德境界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过往、畅想未来;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体悟别人的喜怒哀乐,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通过阅读,我们学会反省自己,宽容他人;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看清这个世界,学会生存之道。书里乾坤,纸上心迹,在书香的氛围中提升自己,在高尚的氛围中净化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不枉此生,当生命大限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那么,读书吧,只有读书能滋养你的灵魂,让你高尚而有智慧地挺立在朗朗乾坤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实现我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人,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具有人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地球人,具有同窗意识和母校情怀的霞中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梁锦卫.中学图书馆如何指导学生阅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9)
  [2]邱千红.发挥图书馆优势,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J].祖国(教育版),2013(2)
  [3]黄立娟.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12)
  [4]冯锐.国学文化与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