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作者】 杜学华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实验小学



【正文】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只有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即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因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正在对情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试图在课堂教学这一领域中,更多地去体验师生情感因素中潜在的美妙作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这一传播科学的过程本身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经过一些有关情感教学理论的学习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并且经过实践,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尽力满足学生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在教学活动中处处注意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将教师对学生的爱化为满足学生需要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情绪反映,实现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融,从而优化教学。
  如:我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做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需求是什么”的调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语文课堂生动有趣,语文老师语言优美;2、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3、课堂教学中的共享与参与的权利;4、免于难堪的安全感;5、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6、学习过程的乐趣;7、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8、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对此,我在语文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语文课外的潜能,尊重学生的种种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并给予肯定的机会。在课堂上我经常走下三尺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例如:学习《草船借剑》时,我先栩栩如生地讲解了中国几大以弱胜强的战役,然后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自主学习,讨论,最后由一学生讲述课文,并且讲述完后要接受其他学生,老师的提问质疑。当然在课堂上我不愿意对学生说“你错了”,换言之,我将引导学生趋近正确答案,这样一来,让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同时还体会了成就感。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特别是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二、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积极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当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之中而忘却了自己曾是被迫而来的时候,学习环境就是积极的,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我们老师就必须创设一种让学生欲学欲说的情境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次我教学生写作时是这样设置的:一向准时的我那天写作课特意迟到了2分钟,当我拿着教科书推开教室的门后,也没有象往常一样直接上课,而是在教室里走了一圈,那时教室非常安静,只听到我的脚步声,当我将要走到讲台上时,我禁不住笑了一下,站在讲台上,我静静地环视了每一个学生的脸。然后正式上课……
  最后,我布置了课堂作业:以“我的心理活动”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要求:写出上课前到现在你的真实心理活动。今天学生不再是无话可说了,并且很多学生写得生动细致,就连平时写作最差的学生也写得较真实可感。
  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用音像画面等剌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处于旺盛的学习状态,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刻舟求剑》时,就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动画片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故事情境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说这样的课既有意义又轻松,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效果,无形中实现了师生情感交融。
  三、宽松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实现师生情感交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
  宽松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不等于不要纪律。所谓宽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高强度训练的模式,在时间上要给学生宽松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多说多思考。其次在空间上也要宽松,不能仅仅限制在教室的大课堂内,可走出教室。比如写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等等。当学生学习感到困乏疲惫,课堂氛围沉闷,特别是夏季下午体育课后的语文课,我经常适时地插入笑话、脑筋急转弯等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趋走疲惫感悟语文。例如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春》时,是在体育课后的两节语文课上,当时天气炎热,学生满头大汗,课进行一半时很多学生就想睡觉。我对教学进行了调整,讲解《春》中叠词的运用:古代有一位诗人游山逛水时,诗兴大发,运用叠词写了一首诗:曲曲折折路,叮叮咚咚泉。远远近近山,××××树。请学生填写最后一句。这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争先恐后地猜测,有的说郁郁葱葱树,有的说高高矮矮树,高高低低树等等,我都或摇头或摆手一一给予否定,讨论激烈,这时下课的音乐声响了,学生还是不让老师说答案,学生说课间思考。下节课在我讲了叠词的特点作用等之后,有位学生答出了:上上下下树。我给予了表扬,同学称这位学生为“小诗人”。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并且这种积极性一直延续到第二节课结束。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叠词,掌握了叠词的运用,更使师生关系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了快乐趋走了疲惫,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情感教学的原则很多,而师生情感交融只是一个方面,即使是这一个方面,也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前面举的例子和体会,可能不太确切,要得到更多的收获,就必须要一直实践下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的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我不怕失败,因为失败了才会促使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也不奢望一下子成功,因为这样的实践只是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改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终身受益。为此,我将继续实践下去,不断探究、反思,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