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 努·欧登高娃
【机构】 新疆特克斯县蒙古乡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轻易。”所以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其中就强调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可以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而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有小小的智慧。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这些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社会性集体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语言课中的儿歌《妈妈辛苦了》;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梳梳头》;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二、讲究方法,因势利导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
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幼儿园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园内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饭不拖拉、不挑食。获得“最佳餐桌”荣誉的,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选出两个“最佳餐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吃饭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了,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比如:有一次,我带幼儿玩“三只小羊”时,发现大羊头饰不见了,于是我奇怪地问:“小朋友们,大羊生气了,跑到哪一个小朋友身旁了,快找找。”我话刚一说完,发现钱余磊小朋友突然脸红了,他见我在看他,连忙把头饰藏起来。我又说:“我知道有一个小朋友最喜欢扮演大羊了,所以大羊早就跑到他那里去了,我们欢迎他上来好吗?”这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大羊”的出现,结果他上来了,我摸了他的小脑袋一下,给他带上头饰,开始玩游戏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四、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发现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可其中的一位孩子却说:“老师,你有时也坐在桌子上给我们讲故事听。”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可以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而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有小小的智慧。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这些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社会性集体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语言课中的儿歌《妈妈辛苦了》;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梳梳头》;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二、讲究方法,因势利导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
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幼儿园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园内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饭不拖拉、不挑食。获得“最佳餐桌”荣誉的,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选出两个“最佳餐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吃饭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了,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比如:有一次,我带幼儿玩“三只小羊”时,发现大羊头饰不见了,于是我奇怪地问:“小朋友们,大羊生气了,跑到哪一个小朋友身旁了,快找找。”我话刚一说完,发现钱余磊小朋友突然脸红了,他见我在看他,连忙把头饰藏起来。我又说:“我知道有一个小朋友最喜欢扮演大羊了,所以大羊早就跑到他那里去了,我们欢迎他上来好吗?”这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大羊”的出现,结果他上来了,我摸了他的小脑袋一下,给他带上头饰,开始玩游戏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四、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发现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可其中的一位孩子却说:“老师,你有时也坐在桌子上给我们讲故事听。”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