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注跨文化差异,提升民族地区中师英语教学

【作者】 赵 青

【机构】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正文】  【摘 要】 语言是交流的平台,而英语是我们在和广阔的外部世界沟通交流时,最常使用的语言工具。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特点,增强和培养民族地区中师生跨文化交流意识,是中师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
  【关键词】 跨文化;差异;民族地区;中师英语

  一、现状简介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有机会不断扩大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而在英语的学习与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知识认知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师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通过语言本身,让学生感知和认识英语教学中所体现的人文背景,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
  语言与文化不是两个孤立的元素,只有将语言、文化、交流完美融合才能使交流准确而有效。故在语言的教学中,绝不仅仅是教单词的读音、句子结构、语法规范和词组辨析,它必须包含所教语言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元素。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过分强调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增长了,但语言交际能力并没改进,以至于我们所讲的英语,英美人听不懂,而他们所讲的英语我们又觉得陌生。如表示“当心!”我们常说“Be careful!”而英美国家的人却说“ Watch out.”、“Mind your head.”、“Mind your step.”同时,在英语使用过程中屡见不鲜的“中式英语”或者些表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的用法,往往也让native speaker 一头雾水。比如: Last Sunday she went out and played with him. 就不如:She went out with him last Sunday and they had a good time. 来得更自然一些。正如著名翻译学家钱歌川先生在《翻译的技巧》一书中所指出的,“汉语易写英语难通”,当我们用英语来表述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英语的句式结构和传统表达,切忌生搬硬套汉语句法直译。
  正是由于对语言学习的人文性和实用性不够重视,过分强调对语言语法条款的学习,虽然大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正式学习英语,然而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几年的英语教育,仍然难换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哑巴英语”成为了一个特定的中国式英语教学的头衔。广大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学尚且如此,就更遑论偏远的民族地区了。所以,这个现象更值得广大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差异,让学生认识、感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使语言教学高效化,我们就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影响交际的文化元素,了解文化的内涵,了解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二、深入了解文化
  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化”是指与文学作品、社会构成及历史相关的知识。而依据现代语言学的观点, “文化”还应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即风俗习惯、传统和社会组织。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aylor)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2.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认识社会结构,认识约定的生活法则,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一个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到了表情变化的含义,了解到了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了解到了情感交流的方式,通过模仿,渐渐领悟到了各种行为和言语的文化含义。此外,孩子还通过故事、传说及艺术的各种形式获取本民族的文化营养。
  (2)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经过了一代又代的传承和沉淀。
  我们今天仍能看到文化历史的影子,我们所得到的是文化的精华,并且必将传承下去,每一代人在学习历史、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都将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
  (3)文化必须以语言为载体
  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实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作品、风俗或是通过书籍、图片,或是通过磁带、电脑磁盘得以保存,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核心要素便是语言。
  文化亦是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在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文化的内容又会增添新的元素。
  三、认识跨文化交际,了解文化差异
  文化是复杂的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背景使我们能有效完成交际行为。而跨文化交际是指有着不同国度、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别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关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价值观与道德准则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我们崇尚谦虚和无私奉献;在团队中,我们时刻想到我们的行为、言论对他人的影响;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我们着重的是团队中的相互合作,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团队利益,,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与之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则强调个性张扬,崇拜个人奋斗,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强。
  2.社会关系的差别
  西方文化强调平等意识,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也都能充分尊重他人。在西方,很少有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不为自己家境贫寒为耻。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而在中国文化中,讲究等级观念,家长是孩子的权威,教师是学生的权威。在这样的结构中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关系密切,但不利于培养年轻人的独立能力。
  3.社交礼仪的差别 
  (1)话题的差别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及收入等。遇上熟人总爱寒暄道:  “您吃了吗?“、  “到哪儿去?”等,而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不礼貌的。
  一般而言,西方人在交谈时不涉及个人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个人问题是隐私。对于西方人,年龄、婚姻及薪水等都是不礼貌的话题。
  (2)  “预约”的差异
  熟悉中西文化的差异,关键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以预约为例,在中国拜访他人一般不需要预约,在西方国家则相反。因此,在和西方人交往时,如果要拜访对方,一定要提前预约,而且要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以便给对方留有选择的余地,而避免“文化失误”。
  四、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换
  语言教学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 ←→ 学生”的单一模式。教师由“权威”及教学活动的“统治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以实现“文化自觉”,即认识传统文化及其演变,继承和发扬悠久文化,同时要开阔胸怀,兼容并蓄,接受多种文化和多元文化。
  2.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
  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全球化,引起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必然引起文化的碰撞。这种交流和碰撞,已不单单是在某个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包括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这种形式,我们对异国文化更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才会主动去了解、学习、适应异国文化,我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好本族文化。
  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并不是要否定本族文化。相反,要我们反思本族文化,关注本族文化而实现对其发扬和光大。通过交流的窗口,我们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华,也让世界了解和欣赏我们的优秀文化。
  3.跨文化教学的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现行的教材入手
  我校现行的中师英语教材,采用的是外研社的《英语》(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每个单元的四个板块都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每一个话题背后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这些背景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扫清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而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每个单元“warm up”的教学。“warm up”实则是文化预热,它能有效建立起跨文化的信息通道,让学生获取准确的信息。
  涉及到以下内容时,教师更应给学生讲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A.介绍(Introduction)
  介绍时分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用“It’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 …”等句式,而非正式场合则可以简单地说“This is …”。
  B.关心(Showing concern)
  注意西方人的忌讳,不要涉及年龄、工资、婚姻等问题,避免侵犯他人隐私。避免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C.谦虚(Modesty)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自我否定的谦虚是西方人很难接受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 “Thank you .”来回答英美人士的赞扬。
  D.社交礼仪( Social Manners)
  在公共场合礼让,学会使用“after you”、  “May I be excused for a minute?”、  “Where is the washroom?”这些符合规范的礼貌用语。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时,提醒学生用“This is Tom speaking”而不是“I am Tom.”
  E.价值观(Values)
  西方的价值观多与市场经济相关,他们对商品和信息的反应特别灵敏,时间观念强。同时他们在经济上分得很清楚,几个人外出聚餐,常Go Dutch.(分担付费),吃喝完之后要doggie bag(打包),谁也不欠谁的。
  F. 禁忌语(Taboo)
  宗教和宗教信仰是禁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反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for Christ’s sake(看在基督的份儿上),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或厌恶某事。一般情况下,人们都避免使用这一表述,而换用 for goodness sake 来替代。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参加“英语角”活动或暑期文化交流学习。让学生更直观认识、了解跨文化的内涵。
  (2)鼓励学生在使用英语交际时,积极站在英美文化的角度思考。
  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会站在异国文化的角度思考,只有实现了跨文化思考,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地域性文化缺失现象,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学生素质都亟待大幅度提升。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新技术革命尤其是网络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信息大变革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同样有机会看见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他们也可以感知和习得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之美,加上老师的多方面指导,进而会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使用地道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A.关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
  某些事物或概念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在词汇、成语表达上的不对称。
  在英语教材中,许多词汇、短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以英语中的“green”,  “white”,  “blue”为例,它们不仅可以表颜色,还有隐含的意思。  “in a blue mood”表示情绪不佳,  “a green hand”指没有经验的新手,“a white lie”则是指“不怀恶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而中文表达里的“白痴”、  “白费事”中的白与英语中的“white”毫无关系。
  B.关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不等值现象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许多看似差不多的词汇出现了因文化差异形成种种变异和不等值的现象。如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外国人颇为不解。在英语中“lover”所表示的是“情人”之意。汉语中的“爱人”在英语中对应的是“husband”、“wife”。
  五、结语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受到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文化意识,也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而在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更应努力开拓,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感知英语教学中所传递出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气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使英语教学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书目:
  [1]钱歌川《翻译的技巧》;
  [2]张卫族 《教你如何使用地道英语》;
  [3]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
  作者简介:赵青,中专英语高级讲师,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外语系,有三十余年从教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