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初探
【作者】 方富燕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那洒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积累,写作是阅读的加深和运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其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一不是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重要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激发兴趣;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教学中,师生应充分研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阅读,勤思考,善积累,常练笔,才能相得益彰。
一、立足课本教材,激发读写兴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力求引导学生入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多措并举,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自觉主动地写作。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从哪里来?方法是关键。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阅读和写作教学成功的精髓。我们只有注重“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将一篇篇课文讲“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教材是那样的可亲可感,可歌可泣,有滋有味,多姿多彩,魅力无限,其乐无穷。学习教材是一种享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活”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乐土。灵动的语文课应该妙趣横生,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有效张扬。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倾泻。注重创设以激发兴趣为宗旨,以审美愉悦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以读写结合为主线的情趣氛围;注重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盛境,让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个个场景秀色可餐;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语文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是激活学习主体最佳接收教学信息的捷径;也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具体要求,更是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小学语文理事会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们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了《海伦·凯勒》后,我们可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鹬蚌相争》后,我们可让学生思考,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既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有机联系。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激发读写兴趣,我们也可以从省略号处入手。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回忆或想象,以张扬学生个性。例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就可以让学生有感而作,大胆想象。
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方法,可谓举不胜举,方法各异。比如,我们还可以:从优美的词、句入手;从典型的段落入手;从读后的感慨入手等等,如学了《两只狮子》后,我们的学生知道两只狮子一个勤学苦练,一个好吃懒做。这时,我顺势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生活方式,何去何从,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如此这般启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了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阅读与写作兴趣的激发,要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
二、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用好的心情和态度去学习语文,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我们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用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语文,我们会快乐无比,心旷神怡,乐不思蜀!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只有融入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我们的阅读才是动情的,心有灵犀的。阅读是心与心的对话。尤其是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为此,我们需要情景交融地阅读教材,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或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例如我组织学习《鸟的天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榕树”的“大”,从网上下载了作者描绘的大榕树的图片。又如,在第二部分描写“百鸟齐飞”的景象,又找来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众鸟的声、形、色,化静为动,集声、光、电为一体,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说,其个性感受在不自然状态下迸发出来,且带着真实、带着自我,带着个性,“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裂,两败俱伤。
叶圣陶说:“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因此,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从中寻找作文技巧,最后灵活迁移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
《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人认为,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象,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并且在体验中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抒生动的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引领学生融入生活,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春天,让学生在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秋天,让学生去郊外“望天上云卷云舒”;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河山。只有不断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用身去感受美,用笔去表现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灵动、智慧和高效。
三、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体验,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紧密结合的难点。小学生处于阅读与写作的启蒙阶段,更是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水乳交融,才能并驾齐驱,实现双赢。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话有力地道破了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打开语文课本,一篇篇如诗如画的文章,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打开学生写作,词汇贫乏、语句平淡、内容空洞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说:“作文是半壁江山。”可见,阅读与写作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两条腿走路。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画家和牧童》时,课文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在学生品读完这两个句子后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义写促读、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辉煌大厦。
参考文献:
[1] 杨挺.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13):
[2]孙永明.牧式教学: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范式转换[J].上海教育科研,2016;
[3]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
[4]曹丽花.试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现代化. 2017(0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激发兴趣;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教学中,师生应充分研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阅读,勤思考,善积累,常练笔,才能相得益彰。
一、立足课本教材,激发读写兴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力求引导学生入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多措并举,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自觉主动地写作。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从哪里来?方法是关键。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阅读和写作教学成功的精髓。我们只有注重“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将一篇篇课文讲“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教材是那样的可亲可感,可歌可泣,有滋有味,多姿多彩,魅力无限,其乐无穷。学习教材是一种享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活”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乐土。灵动的语文课应该妙趣横生,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有效张扬。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自然倾泻。注重创设以激发兴趣为宗旨,以审美愉悦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以读写结合为主线的情趣氛围;注重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盛境,让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个个场景秀色可餐;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语文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是激活学习主体最佳接收教学信息的捷径;也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具体要求,更是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小学语文理事会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可以从故事的结局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们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了《海伦·凯勒》后,我们可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鹬蚌相争》后,我们可让学生思考,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既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有机联系。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激发读写兴趣,我们也可以从省略号处入手。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回忆或想象,以张扬学生个性。例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就可以让学生有感而作,大胆想象。
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方法,可谓举不胜举,方法各异。比如,我们还可以:从优美的词、句入手;从典型的段落入手;从读后的感慨入手等等,如学了《两只狮子》后,我们的学生知道两只狮子一个勤学苦练,一个好吃懒做。这时,我顺势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生活方式,何去何从,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如此这般启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了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阅读与写作兴趣的激发,要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
二、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用好的心情和态度去学习语文,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我们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用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语文,我们会快乐无比,心旷神怡,乐不思蜀!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只有融入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我们的阅读才是动情的,心有灵犀的。阅读是心与心的对话。尤其是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为此,我们需要情景交融地阅读教材,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或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例如我组织学习《鸟的天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榕树”的“大”,从网上下载了作者描绘的大榕树的图片。又如,在第二部分描写“百鸟齐飞”的景象,又找来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众鸟的声、形、色,化静为动,集声、光、电为一体,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说,其个性感受在不自然状态下迸发出来,且带着真实、带着自我,带着个性,“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裂,两败俱伤。
叶圣陶说:“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因此,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从中寻找作文技巧,最后灵活迁移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
《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人认为,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象,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并且在体验中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抒生动的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引领学生融入生活,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春天,让学生在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秋天,让学生去郊外“望天上云卷云舒”;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河山。只有不断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用身去感受美,用笔去表现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灵动、智慧和高效。
三、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体验,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紧密结合的难点。小学生处于阅读与写作的启蒙阶段,更是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水乳交融,才能并驾齐驱,实现双赢。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话有力地道破了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打开语文课本,一篇篇如诗如画的文章,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打开学生写作,词汇贫乏、语句平淡、内容空洞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说:“作文是半壁江山。”可见,阅读与写作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两条腿走路。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画家和牧童》时,课文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在学生品读完这两个句子后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义写促读、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辉煌大厦。
参考文献:
[1] 杨挺.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13):
[2]孙永明.牧式教学: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范式转换[J].上海教育科研,2016;
[3]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
[4]曹丽花.试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现代化.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