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快乐合作学习
【作者】 董 艳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术’字,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实施“快乐美术”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快乐美术
快乐、合作教学法,旨在把课堂由沉重、机械、乏味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形成个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课堂充满“爱和智慧”,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感,如何进行“快乐美术”的教学呢?
一、教学启动,引情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情境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自画像》一课,为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特征,我设计在妈妈在超市寻找女儿的情景,让学生6幅画像中分辨出哪一张是玲玲,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依据玲玲的发型。脸型和衣装打扮,个个能很快的找出玲玲的特征。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游戏。
实践证明,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视听觉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审美感受,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中,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以及每两种原色调配一种间色的关系,单纯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明白的,但利用教材中的课件,两种原色慢慢靠近,相互重叠变成新的颜色,学生看的直观、明白,兴趣也很高,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食虫草》这课时,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演示吃虫草吃虫子的过程,学生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还不由自主地用手模仿起来,大家的创作情绪很高,随后在完成的线描作业中,同学们的作品各具特色,都很富有创意。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三、引导学生学会看、画、创新。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说“我不会画”“我画不好”,这部分学生对绘画兴趣不高,美术能力也较弱,但他们也有想完成作业的愿望。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这时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说让他们学会去“看”所要表现的对象,看身边的事物,看绘画作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即有目的、有方法地看自己要表现的物体,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学生绘画时所描绘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往往被一些琐碎的线条、细小的装饰所吸引,找不到形象的关键部分,把握不了整体的形象。因此感到表现内容很复杂,无从下笔。老师就应启发学生看大的方面,把表现对象分解成几部分,每部分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然后用几何图形去表现。如在学画卡通画喜羊羊和海绵宝宝时,把要表现的形象的头、身体、鞋等部分概括成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用几何图形概括表现完大体的形象后,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然后添加细节部分,把几何图形过渡到现实的形象。这节课平时在美术学习中感到有困难的同学也顺利地完成了作品,虽然构图和个别地方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画出了完整的作品,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形象的整体特征上,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抓住物象整体特征的目的,使画画变成一件容易有趣的事。学习中应加强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整体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会动的线条》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但对于创作时的方法步骤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老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从构思、起外形、加背景、到添加细节,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如画《风》一课,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让全班学生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可以把作业标准定成难易不同的几种,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自己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想象画《大嘴怪》中让学生有3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选择书中自己最喜欢的想象画临摹一张。(2)把书中好的作品进行加减法,改一改、变一变,添加进自己的想法。(3)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创作表现出一幅与众不同、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学生不用再为一个不愿画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愉快而又轻松。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纵情取悦。
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只有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活动,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曾听的《海底时装秀》一课,老师将不同种类的鱼经过电脑处理画的鱼很大,并把这些鱼取了好听的名字,如穿花裙子的鱼,约会的鱼,去参加生日宴会的鱼等。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多种线条和颜色对这些鱼进行装饰。然后分组开 “海底时装秀”,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鱼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充分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观察理解力、审美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突出显示了美术学科的综合性。2、开拓思路,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但囿于知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在课堂上缺少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和信心,发言时不够大方,语言苍白无力。另外,他们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喜欢死搬硬套,模仿书上的作品,不愿进行自我创作,导致学生作业单调。因此教师要多走到学生中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要尽快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小学生已经具有的“成功需要”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出更饱满的热情继续进行美术创作。如《茂密的花》,课刚开始,学生们只会用简笔画——四瓣花,后来有一位同学在一朵四瓣花上又添加了一层花瓣,我立即将他的作品展示出来,表扬他敢于大胆想象。这位同学听到表扬后,满脸欣喜,随即又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创作。见此情形,其他同学产生了一种和他一比高下的心理,也积极动脑,突破思维常规,创作出了许多造型奇特的优美 “花朵”。
五、课堂结尾,激情延趣。
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一堂美术课结束之后,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第二课堂的开始。以《茂密的花》为例,教学结束时我说:“改造沙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许多科学家为之奋斗了终生,沙漠却仍在扩大。今天,小朋友们轻而易举地将一片大沙漠变成了绿洲,说明小朋友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希望你们继续用你们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创作理念,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了延伸。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107~109.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2006:66~67 .
[3]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M]. 教学与管理2007(5): 33~35.
[4]钟启泉.教师之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2002(11):34~36.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快乐美术
快乐、合作教学法,旨在把课堂由沉重、机械、乏味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形成个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课堂充满“爱和智慧”,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感,如何进行“快乐美术”的教学呢?
一、教学启动,引情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情境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自画像》一课,为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特征,我设计在妈妈在超市寻找女儿的情景,让学生6幅画像中分辨出哪一张是玲玲,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依据玲玲的发型。脸型和衣装打扮,个个能很快的找出玲玲的特征。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游戏。
实践证明,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视听觉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审美感受,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中,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以及每两种原色调配一种间色的关系,单纯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明白的,但利用教材中的课件,两种原色慢慢靠近,相互重叠变成新的颜色,学生看的直观、明白,兴趣也很高,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食虫草》这课时,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演示吃虫草吃虫子的过程,学生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还不由自主地用手模仿起来,大家的创作情绪很高,随后在完成的线描作业中,同学们的作品各具特色,都很富有创意。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三、引导学生学会看、画、创新。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说“我不会画”“我画不好”,这部分学生对绘画兴趣不高,美术能力也较弱,但他们也有想完成作业的愿望。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这时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说让他们学会去“看”所要表现的对象,看身边的事物,看绘画作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即有目的、有方法地看自己要表现的物体,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学生绘画时所描绘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往往被一些琐碎的线条、细小的装饰所吸引,找不到形象的关键部分,把握不了整体的形象。因此感到表现内容很复杂,无从下笔。老师就应启发学生看大的方面,把表现对象分解成几部分,每部分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然后用几何图形去表现。如在学画卡通画喜羊羊和海绵宝宝时,把要表现的形象的头、身体、鞋等部分概括成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用几何图形概括表现完大体的形象后,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然后添加细节部分,把几何图形过渡到现实的形象。这节课平时在美术学习中感到有困难的同学也顺利地完成了作品,虽然构图和个别地方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画出了完整的作品,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形象的整体特征上,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抓住物象整体特征的目的,使画画变成一件容易有趣的事。学习中应加强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整体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会动的线条》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但对于创作时的方法步骤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老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从构思、起外形、加背景、到添加细节,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如画《风》一课,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让全班学生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可以把作业标准定成难易不同的几种,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自己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想象画《大嘴怪》中让学生有3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选择书中自己最喜欢的想象画临摹一张。(2)把书中好的作品进行加减法,改一改、变一变,添加进自己的想法。(3)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创作表现出一幅与众不同、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学生不用再为一个不愿画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愉快而又轻松。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纵情取悦。
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的氛围。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只有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活动,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曾听的《海底时装秀》一课,老师将不同种类的鱼经过电脑处理画的鱼很大,并把这些鱼取了好听的名字,如穿花裙子的鱼,约会的鱼,去参加生日宴会的鱼等。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多种线条和颜色对这些鱼进行装饰。然后分组开 “海底时装秀”,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鱼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充分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他们的创造想象力、观察理解力、审美表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突出显示了美术学科的综合性。2、开拓思路,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但囿于知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在课堂上缺少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和信心,发言时不够大方,语言苍白无力。另外,他们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喜欢死搬硬套,模仿书上的作品,不愿进行自我创作,导致学生作业单调。因此教师要多走到学生中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要尽快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小学生已经具有的“成功需要”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出更饱满的热情继续进行美术创作。如《茂密的花》,课刚开始,学生们只会用简笔画——四瓣花,后来有一位同学在一朵四瓣花上又添加了一层花瓣,我立即将他的作品展示出来,表扬他敢于大胆想象。这位同学听到表扬后,满脸欣喜,随即又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创作。见此情形,其他同学产生了一种和他一比高下的心理,也积极动脑,突破思维常规,创作出了许多造型奇特的优美 “花朵”。
五、课堂结尾,激情延趣。
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一堂美术课结束之后,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第二课堂的开始。以《茂密的花》为例,教学结束时我说:“改造沙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许多科学家为之奋斗了终生,沙漠却仍在扩大。今天,小朋友们轻而易举地将一片大沙漠变成了绿洲,说明小朋友们是非常了不起的,希望你们继续用你们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去改造世界,创造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创作理念,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了延伸。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107~109.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2006:66~67 .
[3]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M]. 教学与管理2007(5): 33~35.
[4]钟启泉.教师之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2002(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