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岳海利
【机构】 西藏昌都市教育局教科所
【正文】 【摘 要】 在中学学习中,尽管信息技术不是主修课,但因其具有的较强适用性,在中学教育中不可忽视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解放自己的思想,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丰富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使得学生能学有所用。把高效课堂的理念融入到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1.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中学信息技术虽不是主科,但也比较重要,它有助于促进中学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在义务教育背景下,对普通的老师来说,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还是有难度的。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运用范围上也是远远高于了教育的范围。所以中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已经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技巧及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这给老师们进行课堂授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信息技术的课堂里加入一些高效课堂的想法,可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构建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1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就要求老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用创新、有趣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其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讲中学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目标是了解因特网中的IP地址、主机名等基本概念;了解因特网提供的常用服务。此时通过设开放性的课堂情境,让中学生谈谈自己利用互联网做什么。学生参与性强,有的学生说上网查学习资料,有的学生说上网购物,有的学生说上网玩游戏等等。然后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做演示,结合学生获取信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说明,教会学生分析信息的可信赖性和真实性。然后让学生了解家里的网络形式、硬件设备等,并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实践演练,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同一个中学班级里的学生,他们来自的是不同的小学,经历的是不同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对计算机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地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班级这样一来,教师授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水平和情况相似。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对于不适合分班教学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都会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取得成功,并逐步的树立自信。
2.3创造实践机会,提升操作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性与理论性是课程的主要特点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更注重实践的操作,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操作上制定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实践操作是教学的重点,应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操作机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与指导,并将问题做好记录、进行汇总,在必要时进行演示,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讲解,例如:在“电子邮件”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以web的方式进行收发邮件,只需要稍微指点,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出其他邮件收发方式,反复进行练习操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一点耐心教导学生,首先在在操作过程前,对学生web邮件收发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辅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综合性强,操作性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工作时,要以开放的思想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学方案。比如:在电脑操作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特点,对于操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
2.4进行课程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实用性
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使得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没有太大的用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信息技术在其它课堂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加强,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意义,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与各个课程之间的整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使得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各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构建课堂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增强高效课堂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国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3]聂欢.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1.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中学信息技术虽不是主科,但也比较重要,它有助于促进中学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在义务教育背景下,对普通的老师来说,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还是有难度的。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运用范围上也是远远高于了教育的范围。所以中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已经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技巧及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这给老师们进行课堂授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信息技术的课堂里加入一些高效课堂的想法,可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构建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1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就要求老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用创新、有趣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其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讲中学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目标是了解因特网中的IP地址、主机名等基本概念;了解因特网提供的常用服务。此时通过设开放性的课堂情境,让中学生谈谈自己利用互联网做什么。学生参与性强,有的学生说上网查学习资料,有的学生说上网购物,有的学生说上网玩游戏等等。然后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做演示,结合学生获取信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说明,教会学生分析信息的可信赖性和真实性。然后让学生了解家里的网络形式、硬件设备等,并进行全面的讲解和实践演练,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同一个中学班级里的学生,他们来自的是不同的小学,经历的是不同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对计算机的认识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地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要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将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班级这样一来,教师授课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水平和情况相似。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对于不适合分班教学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处于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都会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取得成功,并逐步的树立自信。
2.3创造实践机会,提升操作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性与理论性是课程的主要特点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更注重实践的操作,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操作上制定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实践操作是教学的重点,应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操作机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与指导,并将问题做好记录、进行汇总,在必要时进行演示,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讲解,例如:在“电子邮件”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以web的方式进行收发邮件,只需要稍微指点,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出其他邮件收发方式,反复进行练习操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一点耐心教导学生,首先在在操作过程前,对学生web邮件收发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辅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综合性强,操作性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工作时,要以开放的思想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学方案。比如:在电脑操作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特点,对于操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
2.4进行课程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实用性
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使得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没有太大的用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信息技术在其它课堂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加强,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意义,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与各个课程之间的整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使得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各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构建课堂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增强高效课堂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国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3]聂欢.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