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作者】 王 莹 王秋霞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问题又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数学问题是推动数学课堂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堂课是否能体现自主高效,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数学问题的价值往往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往往能使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教学有声有色,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究竟怎样的问题设计才能恰到好处,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听课时,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提问:“看了主题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答得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偏离了学习的方向,需要老师费很多的力气才能拉回到教学轨道上来,如果不了解教材,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作答,我想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可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但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往往达不到我们预先的教学目的,往往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意图明确,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比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展示999再添一个珠子是1000,要及时追问“百位满十怎么办?”和“10个一百到底是多少”这两个关键节点的问题,体会满十进一和认识计数单位“千”,这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关键节点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直指知识本身。
2、 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有时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学生就像爬台阶一样解决这一个个问题,从而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易于接受,然而,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是不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根纸条(有些小组的是两根同样长,另外一些小组是一长一短),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拼成三角形吗?”于是学生在在自觉的探索过程中生成了许多的矛盾冲突,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与辩论,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逐步的明朗,最后归纳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激发了不同角度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极大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数轴中填数的练习题中,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数轴上只有一个数,其余的留下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填合适的数,比如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或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开放的问题更容易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脑参与的积极性。
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有时候过于细致未必是好事,在学生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尽量少的铺垫,设计的问题给予孩子大的思考空间,这应该是设计的原则。
3、 问题设计要有思考性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这部分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往往抓住“同一平面”这个难点设计问题,多次提问,不断巩固,可学生过不了多久又忘了,一直苦于找不到良策,一次听到了赵劲松老师讲《认识平行》,他是这样设计的,用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在四个面上分别写上 “无始无终”,提问:“这四个字在几个面上?”学生说“四个面”,然后赵老师把盒子展开:“现在在几个面?”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同一平面”。
再比如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抛给学生这么一个情境“老师在计数器上用4个珠子,拨了一个数,你猜猜老师会拨那一个数?”学生动手操作后,提问:“为什么都是用了四个珠子却表示了不同的数?”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大小不同的数。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抛出,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考过程,真正的在思考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对”,“错”,“太棒了”,“好极了”等几句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好的点点滴滴,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语气语调、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学生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不仅使学生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稳步扎实的提高质量,及时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教育教学的一门艺术,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完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究竟怎样的问题设计才能恰到好处,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听课时,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提问:“看了主题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答得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偏离了学习的方向,需要老师费很多的力气才能拉回到教学轨道上来,如果不了解教材,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作答,我想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可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但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往往达不到我们预先的教学目的,往往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意图明确,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比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展示999再添一个珠子是1000,要及时追问“百位满十怎么办?”和“10个一百到底是多少”这两个关键节点的问题,体会满十进一和认识计数单位“千”,这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关键节点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直指知识本身。
2、 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有时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学生就像爬台阶一样解决这一个个问题,从而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易于接受,然而,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是不是最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根纸条(有些小组的是两根同样长,另外一些小组是一长一短),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拼成三角形吗?”于是学生在在自觉的探索过程中生成了许多的矛盾冲突,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与辩论,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逐步的明朗,最后归纳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激发了不同角度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极大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数轴中填数的练习题中,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数轴上只有一个数,其余的留下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填合适的数,比如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或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开放的问题更容易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脑参与的积极性。
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有时候过于细致未必是好事,在学生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尽量少的铺垫,设计的问题给予孩子大的思考空间,这应该是设计的原则。
3、 问题设计要有思考性
四年级《垂直与平行》这部分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往往抓住“同一平面”这个难点设计问题,多次提问,不断巩固,可学生过不了多久又忘了,一直苦于找不到良策,一次听到了赵劲松老师讲《认识平行》,他是这样设计的,用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在四个面上分别写上 “无始无终”,提问:“这四个字在几个面上?”学生说“四个面”,然后赵老师把盒子展开:“现在在几个面?”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同一平面”。
再比如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抛给学生这么一个情境“老师在计数器上用4个珠子,拨了一个数,你猜猜老师会拨那一个数?”学生动手操作后,提问:“为什么都是用了四个珠子却表示了不同的数?”引导学生体会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大小不同的数。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抛出,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考过程,真正的在思考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对”,“错”,“太棒了”,“好极了”等几句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好的点点滴滴,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语气语调、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学生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不仅使学生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稳步扎实的提高质量,及时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教育教学的一门艺术,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完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