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

【作者】 贾万娥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善教就是要求教师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善导就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的“导”要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注重“少教多学”、“减负增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真正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巧导引趣;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现代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少教”要创造性地教、启发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学习、积极学习和独立学习。只有注重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妙导入,引入兴趣
  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快乐的“学”。“活”的初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增强素养。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能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真正实现“课伊始,趣亦生。”
  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点拨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这就是“善教者善导”。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时,我巧用故事说:“从前,有个地主将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李老汉耕种,第二年,他对李老汉说:“将你种的地横向减10米,纵向加10米,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你不吃亏,你看如何?”李老汉一听,觉得自己不吃亏,就满口答应了。结果,回去后大家都说李老汉吃亏了,李老汉很吃惊,请问李老汉吃亏了吗?”这样的引入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新课导入形式和方法是多姿多彩的。巧妙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以“物”入境等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变教为导,少教多学
  我们知道,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笑”起来,达到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轻松快乐中主动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教学才会情趣盎然,活力才会无限,精彩才会纷呈,生机才会勃勃,效率才会彰显。
  然而,事与愿违,教师总是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究其原因,我们教师还存在着“三重三轻”的怪现象,即:重“量”轻“质”;重“教”轻“学”;重“课”轻“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担心那里没有讲到,这里没有学好。维书维师,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找不到一丝丝新意,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学生。刨根问底莫过于思想僵化,没有创新,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洗心革面;不能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新课程理念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我们需要努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一反常态地放下老把式的迂腐教学,勇于相信学生,敢于放飞学生思绪。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就多一点;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就多一点。
  少教多学,关键是学,目的是教学生学。只有老师会教,学生才会多学。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效实现增强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
  如何教学?教以生为本,学义悟为根。高效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在于指导,学生的学在于感悟。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不少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火车铁轨、手电筒发出一束光、竖琴三幅图片,学生会发现笔直的铁轨可以抽象成直线,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可以抽象成射线,竖琴的琴弦可以抽象成线段,使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实例理解三者概念。然后我巧问学生: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可能回答不一,此时,我再给学生演示在墙上钉木条的动画,钉一个钉子时,木条会晃动,钉两个钉子时,木条变平稳。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至少需要两个钉子,从而引出数学概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效课堂,少教多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急于求成。
  三、讲究策略,方法至上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新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受益。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都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抓住典型例题,透彻点拨解题思路,强化解题策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力求精讲多练。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通百通。如我组织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知识点时,就充分利用例题:如图所示,直线MN分别和直线AB,CD,EF相交于点G,H,P,∠1=∠2,∠2+∠3=180°,试问:AB与EF平行吗?为什么?








  解:AB∥EF,理由是
  解法一:
  ∵∠2=∠CHM(对顶角相等)
  ∠1=∠2(已知)
  ∴∠1=∠CHM(等量代换)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3=∠HPF(对顶角相等)
  ∠2+∠3=180°(已知)
  ∴∠2+∠HPF=180°(等量代换)
  ∴CD∥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EF(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解法二:
  ∵∠1=∠2    ∠2+∠3=180°(已知)
  ∴∠1+∠3=180°(等量代换)
  又∵∠1=∠BGP   ∠3=∠GPF(对顶角相等)
  又∵∠BGP+∠GPF=180°(等量代换)
  ∴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法三:
  ∵∠3=∠MPF(对顶角相等)
  ∠2+∠3=180°(已知)
  ∴∠MPF+∠1=180°(等量代换)
  又∵∠1=∠2(已知)
  ∴∠1+∠MPF=180°(等量代换)
  又∵∠1+∠AGP=180°(邻补角定义)
  ∴∠AGP=∠MPF(等式性质)
  ∴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法四:
  ∵∠1=∠2     ∠2+∠3=180°(已知)
  ∴∠1+∠3=180°(等量代换)
  又∵∠3+∠EPM=180°(邻补角定义)
  ∴∠1=∠EPM(等式性质)
  ∴AB∥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此这般的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就会得心应手,势如破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打造灵动、智慧、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兴趣,讲究教学策略,构建乐学平台,才能使师生的才气、智慧与灵性之花在高效课堂中争奇斗艳。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竭尽全力、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会。
  参考文献:
  [1]张建怀.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文理导航》,2015(29);
  [2]邢美玲.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
  [3]陈晋鹏.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才智,2017,8;
  [4]田冬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