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构建灵动课堂,追求高效教学

【作者】 文安录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凹塘寨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就是智慧教育,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注重与时俱进,减负增效,从多种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努力构建灵动课堂,展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赏识教育;激情激趣;善教善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宝贵的经验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获得创新的灵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知识生成智慧,让生命回归本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一、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快乐是人的心理需要,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将会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才能促使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
  现代教学是师生互动、碰撞、交流、指导、促进的课堂,其活动是积极的、灵动的、有序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是含而不露、彰而不显、有效引领。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探讨、尝试、参与中理解数学,青睐数学,享受数学。
  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爱就是激励,激励就是教人成功。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数学教育,因为我懂得欣赏,所以我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尊敬。我的教学也因此日见成效,可谓蒸蒸日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应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业、以“情”育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却是难能可贵的。
  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让我们都心情愉悦地对待好每一个学生;赏识好每一个学生,让青草长成青草,进而覆盖大地;让玫瑰长成玫瑰,进而带来芬芳,沁人心脾,香飘万里。在教学活动中多说一句——“你很棒!”“你真聪明!”“很好!”“继续努力!”我们会受益无穷,喜不自胜。
  重视赏识教育,面对学生都是爱,洒向学生都是情。文学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却是永恒的主题。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教师要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
  二、趣味教学,引人入胜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就会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缤纷世界十分关注,并且对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情有独钟。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展开教学活动,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趣味教学法可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它能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另一方面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再说了,它还能不断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构建高效课堂,打造情趣教学,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要想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情趣教学,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学好教学,就得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条件;给学生一个时间;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机遇;给学生一个冲突;给学生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数学海洋里,自由翱翔。
  要让学生觉得我们天天学习的数学有用,就离不开把数学知识的教与学生兴趣地学有机地整合。例如:我组织学习“简单的数据统计”时,利用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道:熊大有8罐蜂蜜,熊二有6罐蜂蜜,光头强有5罐蜂蜜,并一边说一边用多媒体播放。巧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创设灵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既顺利完成抽象知识的探究,学会统计表的绘制,又让学生学会从统计表中提取数学信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效果更佳。例如,我组织学习“圆锥体的认识”时,一反常态地改变陈旧的“教师演示,教师推导”的教法,拿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提问:这两个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那个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学生一个个为了验证自己猜得对不对,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的需要。教学活动分外活跃,学生乐在其中。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多姿多彩的趣味性教学法应有尽有。不过,常用的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出挑战问题,开拓创新思维;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高;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等。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注重减负增效,努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善于激励学生合作交流、和谐互动、积极探究,让课堂教学活动精彩纷呈,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喜气洋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教活教材,教活学生,放飞学生思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就得优化教学方法,实施少教多学,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引领学生思考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同学的发言给自己的启发;思考可以一题多解的方法;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秘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的教要最优化,学生的学要最大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多听、多说、多交流,启发学生勤于动手、动口、动脑、动眼,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点拨引导,尽最大努力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实施灵动教学,方法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优化教学方法,讲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高效课堂,灵动教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教学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实现高效。如我组织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三个小木棍,课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木棍进行三角形的构建。如果自己的三角形构建好了,再和其它同学构建,看一看是否能够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如果构建成功,那么就引导学生去量一量构成三角形的这三个边长都是多长?如果没有构建成功,就再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通过两组数据的罗列,对三边进行比较,看一看没有构成三角形具体是哪一条边的问题?如果构成了三角形,三条边长又满足了什么条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
  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会备受青睐。如我组织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道: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但小蝴蝶却笑着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一起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三个也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对新课的探究兴趣更浓了。
  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精髓。我们只有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切实减负增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才能做新课程改革的弄潮儿。
  总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高效灵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丽.浅谈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J];科技创新导报,2016(10);
  [2]张凤荣.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03);
  [3]王振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36);
  [4]宋立梅,刘少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