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上好小学生习作讲评课

【作者】 张凤菊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九中学



【正文】  【摘 要】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们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习作讲评课的重要性为广大一线教师所认同。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讲评课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原因是多方面的。诚然,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习作讲评,其实是一座桥梁,从这一次习作通往下一次习作,把问题留在这一次,把能力带往下一次。在一轮一轮的讲评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像春笋剥壳似的,一层一层褪去稚嫩和粗糙,一点一点显现成熟和精致。由此看来,习作讲评的备课实在没有理由被忽视,相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怎样备好小学作文评讲课呢?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习作讲评观念
  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习作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焦点、热点,更是难点。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小学作文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状况进行的“笔头写口头,口头说心头,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训练,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不是成年人为了需要从事的写作活动,更不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依据这样的目标,把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使习作教学活起来。
  通常我们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是的确是“改”作文。原来一篇整洁的作文经过老师的手后,圈圈点点,加加减减,无数个修改符号。当这篇作文再回到学生手中,学生几乎已经认不得是自己的作品了。想想多伤自尊心呀!因而学生们只好努力地朝老师要求的方向发展,最终就只能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作文,离开老师的指导就觉得心中没底。
  如果我们老师从尊重关注孩子这个角度上出发,只对学生的作文做一些提示性指导,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当然我们老师就不能老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句优美,用词规范,事例典型等等。我们得让学生先想说,想写,乐说,乐写,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所以习作不是批改作文,而是协助学生完成作品。
  二、要确定讲评的内容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评。如,中心是否健康、明确; 选材是否恰当、丰富; 思路是否清楚; 表现形式是否灵活; 语句是否通顺; 结构是否完整; 习作态度是否端正等方面进行讲评,但不宜面面俱到,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认识和写作技巧。
  三、选择好讲评价的方式
  1、让学生学会自读自评,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通过“读”。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因此,在习作讲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评的习惯。许多同学刚开始读自己的作文时,声音很小,不敢放声朗读,我们要鼓励他们读下去,读清楚。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在读中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能及时修改。
  2、让学生学会听读听评,“听”是小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如果不会听、不善听,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习作讲评课上,我们要经常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读作文,认真听别人评作文的习惯。听之前,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的时候要把听出的问题和优点用笔简要记下来,等别人读完说完后作出评价。
  3、让学生学会互读互评,习作讲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而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经常安排学生互读互评,让学生学会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听取和采纳他人的见解。
  四、讲究“导”的艺术
  1、“导”修改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选择一致二篇优秀作文,树立典型榜样,让学生领悟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从而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2)将全班学生根据不同水平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各人充当一个角色:“小作者”、“读者”、“小老师”,“小作者”可为文章辩护,“小老师”重点查找文字的错、漏、病句等,“读者”对自己读过的文章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如: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等等,大家一起初次修改。(3)各小组将初次修改的文章在小组间轮流传阅,将自己的意见写在文末。几遍传阅之后,每个同学都得到了许多建议,以此作为自己修改作文的参考。
  2、“导”讲评:讲评时,教师要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写其所见到的,述其所想到的,只要将学生的写作意识唤醒,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那么思想也就豁然开朗,水到渠成,学生也就有话可说。
  3、“导”思维。有话可说并不意味着能写出好作文,有些学生不愿去思考,作文时仅仅将材料堆砌而成。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就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大胆尝试多种表现方法,启发学生选用自己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传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力求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学有所得。
  叶圣陶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习作评价中,我们要打破过去习作讲评时师评生听、一段评语了事的模式,教师时时辅之以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借鉴、下水实践,使全体学生都热情参与,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主动地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体验习作带来的快乐中掌握习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北师大出版社)
  [2]《叶圣陶文集》(1992年版,春风文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