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与对策

【作者】 张 渊

【机构】 陕西省城固技工学校



【正文】  【摘 要】 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对当前高职院校有着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在现今时代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变,以更好的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新时期新媒体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正确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当前需要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展开论述,探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发展途径

  一、新媒体环境的含义
  新媒体环境是指在当前时代下,由网络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新兴技术所支撑体系下所形成的新兴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智能终端、数字电视、桌面视窗等等。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媒体,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等。新媒体环境是区别于传统媒体并运用新兴技术所形成的大众传播环境。新媒体环境是时代的产物,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区域间信息传播的界限,并使信息接收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同时集文字、音频、画面视频为一体,给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1]。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的途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新的契机也是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资源的搜集,可以通过对相关视频的讲解和学习进行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与各方面专业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学习,而不仅仅是以往通过教师授课进行知识的学习。新媒体环境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等都带来了新的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世界相连接,拓宽视野。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跟上时代步伐的同时,提升自身教学质量[2]。
  二、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特征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更加高效便利。网络的全覆盖化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更加智能化,也更加高效。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中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互联网资源使用,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组成。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运用,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通过查阅和浏览对网络资源进行获取,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交流和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够辅助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丰富知识信息,并且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3]。(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可塑性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网络资源对教学大纲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网络资源的填充使汉语言文学学习更加全面。网络资源通过教师的重新编排和合理组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帮助,能够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展现新媒体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其可塑性强的重要表现。而且,在当今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为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内容[4]。
  三、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
  (1)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新媒体大环境下催生了网络流行语新新概念。网络流行语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过程中衍生的网络词汇,通过网络交流使语言沟通更加丰富、多样、个性。网络流行语既丰富了汉语言文学词汇量,又促进了其多面发展,也使人们不经意间对汉语言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其表现形式、传播途径、特点风格等等都呈现出当前时代人们对于个性化追求。(2)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现实生活脱节。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大部分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其教学模式仍然属于平面式教学,教学内容更加趋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语言来自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是通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学习才得到当前的成果。语言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彰显它的魅力。但是实际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输出,但是并没有把握好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忽视了当代青年对于语言的个性化追求。(3)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已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思维方式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四、解决新媒体下汉语言发展问题的对策
  (1)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方便,以及更加多彩多样。但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也收到了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对汉语言文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客观、正确的对待网络流行语,提升学生辨别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客观的对待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中难免出现一部分低俗的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运用的规范化,避免不良词汇进入书本,同时制止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网络流行语虽然对汉语言文学学习有着很多负面影响,但是积极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使汉语言文学更加丰富,并且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对汉语言文学适应时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与依赖逐步增强,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娱乐、学习、交流等等。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运用也需要网络平台支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汉语言教学的推广与完善是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逐渐的进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引进,将互联网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机的进行结合,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便捷、互联网资料的丰富、资源的广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为主要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与开发,构建学生所喜爱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动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4)注重人文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立足于当今社会自身所必不能少综合素质。在当新媒体环境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只有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更加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运用,例如毛笔字的练习,汉字的书写练习,规范用语等等,正确的对待当前对新媒体的依赖。我国汉语言文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人文性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汉语言文学的世界。
  五、结束语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本文对于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特点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对新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师生在校园生活中互相激励,更好的构建汉语言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颖炜.新媒体视野下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J].江苏社会科学,2015,(04):210-216.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74-76.
  [3]吴政坤.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123-125.
  [4]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