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兴趣培养
【作者】 薛润玲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武当山中学
【正文】 【摘 要】 地理学科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当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那么,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工具;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③运用易记的谚语、地理歌。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兴趣培养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利用,与地理的关系日益密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北宋关学学牌创始人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工具。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工具,学生可以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新教材丰富的图像、阅读材料和活动等内容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特殊的魅力,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它的营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澳大利亚》这课时,先让学生看澳大利亚国旗挂图,提问:澳大利亚国旗为什么有米字旗、上面的星星其代表着什么?这样使得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原来的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
2.1 巧借古诗进行教学
教学中诗歌运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气候的影响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长江三峡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些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带人奇妙的意境: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激发学习兴趣。
2.2 运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
在我国,谜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如:碧波万顷青海;千里戈壁长沙;十五的月亮太原;四季如春昆明;宝地贵州;急来抱佛脚拉萨。
3.运用易记的谚语、地理歌。
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关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如讲大西北地区温带陆性气候,气温昼夜温差别大的特点,引用谚语“早穿棉袄早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播放歌曲《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美的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利用谚语、地理歌诀来记忆,不但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创作的热情。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所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爱好时,你会发现你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半功倍,爱好能够让人变得聪明,爱好也能够给人带来动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在行程中得到快乐,在困难中得到鼓励。兴趣的激发是多样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兴趣培养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利用,与地理的关系日益密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北宋关学学牌创始人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工具。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工具,学生可以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新教材丰富的图像、阅读材料和活动等内容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特殊的魅力,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它的营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澳大利亚》这课时,先让学生看澳大利亚国旗挂图,提问:澳大利亚国旗为什么有米字旗、上面的星星其代表着什么?这样使得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原来的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
2.1 巧借古诗进行教学
教学中诗歌运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气候的影响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长江三峡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些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带人奇妙的意境: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激发学习兴趣。
2.2 运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
在我国,谜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如:碧波万顷青海;千里戈壁长沙;十五的月亮太原;四季如春昆明;宝地贵州;急来抱佛脚拉萨。
3.运用易记的谚语、地理歌。
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关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如讲大西北地区温带陆性气候,气温昼夜温差别大的特点,引用谚语“早穿棉袄早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播放歌曲《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美的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利用谚语、地理歌诀来记忆,不但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创作的热情。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所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爱好时,你会发现你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半功倍,爱好能够让人变得聪明,爱好也能够给人带来动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在行程中得到快乐,在困难中得到鼓励。兴趣的激发是多样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