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解析

【作者】 段晓聪

【机构】 新疆博乐市锦绣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小学课程中的新课程,与传统小学课程相比,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科学和合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旨在提高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由于新课改的发展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小学阶段设立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小学课程相比,首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标准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这给教师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次,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具有开放性、主动性的特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而言,
  由于发展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和活动方案的不合理,导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仍处于低效状态。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索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新途径,从而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育的目的。
  一、活动选材贴近生活
  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真正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科学和合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核心,教师设计出一个成功有效的活动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还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和体会。因此,在活动选材上,教师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从而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父母远离麻将”采访实践活动。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一段对民警采访的录音,采访内容主要如下图所示。教师还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家长学生自制对父母的采访问卷,并将采访结果归纳总结,整理成文。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精彩导入、学生调查汇报、制定研究方案并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得学生认识到打麻将的利弊,从而正确劝导父母远离赌博。这个活动主要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途径,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来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合理的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善于交往、大胆质疑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准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和方向,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是一个评定的标准和参考。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活动目标一定准确而恰当,从而更好地指引实践活动的方向。在制定活动目标上几点原则,第一,活动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纲要的精神。第二,活动目标要具体而明确,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最后,活动目标要恰当合理,表现新观点和内容的同时避免盲目扩散。例如,在“我与蔬菜交朋友”的活动方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活动目标,第一,在知识和能力能力方面。要学生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并知道蔬菜有哪些营养,并且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第二,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的活动设计,并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基本的品鉴和评价。第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蔬菜的认识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形成科学食用蔬菜的良好习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于传统的课程来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相比于普通的游戏活动来说,不同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同的主题。因此,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片、视屏等功能,可以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使其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活动主题:应准确、简洁、具体、新颖,能反映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方向。
  2.活动目的: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或活动,通过研究或活动的进行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它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活动内容:主题活动要探讨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如果课题较大,还必须列出所包含的小课题。
  4.参加人员及其分工:指对小组成员作明确具体的分工。学生首先选择主题,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可以是竞选产生,也可以是选举产生;然后组长和组员协商,活动中哪些事情具体由谁负责,哪些事情由几位同学合作完成,使之明白各自的工作职责。
  5.活动方法: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一般有调查与访问、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文献查找等。有的课题需要同时采用几种研究方法,同一课题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6.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指活动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具体日程,包括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分配。活动时间的设计一定要具体,不能太笼统,一般而言,需以周为单位或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时间安排。
  7.预期成果呈现形式: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制作的作品等。
  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和推进,促进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普及。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制定出科学、新颖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严丽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生活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郑艳.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当今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我与蔬菜交朋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为例[J]. 新课程学习(上),2014,12:220.
  [3]曹慧. 积极行动>坐而论道——一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成功经验解析[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