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的点滴处理

【作者】 熊学玲 张伦俊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涌泉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的源泉。教材是本,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不能唯教材是从。现在结合我多年从事农村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习作教学三方面谈一下我在教育教学中对教材处理的点滴尝试。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是学生需要的就是好的教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投其所好,让学生从小乐学、爱学,以达到学很容易,教更轻松的共识。
  【关键词】 处理教材;切合学生实际;更好的指导教师教育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的源泉。脱离教材的教,那是无源之水。脱离课本的学,那是无本之木。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而钻研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铮铮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所以,教学之前,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较好地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然而,由于城乡差别较大,全国通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些不太适合农村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照搬照用,我们可以灵活的处理教材,要知道适合学生的才是好教材,适合老师的才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教材的处理也做过许多尝试。
  比如,再进行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时,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声母和韵母拼成的音节都带上声调一一的罗列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能力,适当的把握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第1课学习六个单韵母,我要求学生会带调读。第2课开始学习声母,并开始学习与单韵母拼成的音节,这时我会开始渗透学法,让学生自己试拼音节通过自己亲自拼一拼,他们知道了声母b不能和单韵母e、ü相拼,声母p也不能和单韵母e、ü相拼。在后面学习声母和韵母拼成音节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师:同学们除了拼出书本上给出的音节,你还能拼出什么音节?你来试一试,带上声调读一读。于是课堂上有了bái cài    pái duì    góu mǎi   jiějie      bān dōng xⅰ  hěn bàng  这些音节词,甚至依据完整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固有的知识,还发散思维,学习了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无论成长到哪一个阶段,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都是看家的本领,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首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解读教材的能力成正比,因此,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根基出发,首先提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知善知善,就是要知道“好”。什么才是好的?那一定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办公室经常说到这个现象:如今的小学生要么提笔不会写字,要么就是写的错别字连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低年级识字量太大,学生没有掌握牢固,那么怎么解决这一大难题呢?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时,是这样处理教材的。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唤起学生识字的欲望;接着单独识字,攻克识字难关;然后同桌之间合作识字,提高识字的兴趣;还有老师反复多次的采用各种形式让生字出现,降低识字的难度;最后是读写结合,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生字。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复习巩固,以达到烂熟于心的效果。
  老师处理教材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教师应领着他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安排的课文是《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19七颗钻石》《20*妈妈的账单》用意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爱,懂得爱。并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怎样从行动上表达对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针对农村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孩子生活,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也很辛苦,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师:同学们,为了你们能吃得饱,穿得暖,爸爸妈妈背井离乡在外地打工,辛苦赚钱养家,你们要理解父母。爸爸妈妈不能亲自辅导你的学习,看着你们健康成长,心里也不好受。爸爸妈妈辛苦在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在家照顾你们,辛苦吗?
  生:辛苦!
  师:那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写一写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写好后读给爷爷奶奶听,相信这也是对爷爷奶奶无私的爱的一种肯定,可以使他们感到欣慰。
  结果,我们班有个叫鲁秋月的小女孩写了一篇文章《慈祥的奶奶》,如今我仍然记忆犹新。她的文章文词优美,情感真切。作文讲评的时候,我请鲁秋月把文章读给同学们听,读的时候,她哽咽了,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我的心也揪了,想起了我那已故的慈爱的奶奶。
  通过这样处理教材,我让孩子们懂得了爱,学会去表达爱,我觉得我这堂课是成功的。总之,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是学生需要的就是好的教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投其所好,让学生从小乐学、爱学,以达到学很容易,教更轻松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