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邹海英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文明小学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强化与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存在于整个生活里。”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观察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事半功倍,学得轻松、愉快。教学中,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应联系实际生活。如教师走进教室这一举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学生就饶有兴趣,将教师的一举一动描绘出来。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同学、朋友、家人的动作;上课时,天气突变,大雨将至。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不在课堂上了,可引导学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引导。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便形成一种动力,由自觉观察到不由自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不仅利于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细心观察的人也起着很大的帮助。
  二、把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以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利于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将观察能力与作文训练相结合,为写作服务。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首先,观察目的要明确。在众多事物中选定观察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事物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提出的观察问题不一样。但起步阶段的观察目标一定要细。如: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特点分别观察;观察植物,就要从它的干、茎、叶、花、果等不同部位分别观察;观察动物,就要抓住其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分别观察。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事物的整体观察。总而言之,根据不同的观察主体、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其次,观察要有顺序。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但写出的作文杂乱无章,毫无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可以使观察程序清楚,作文条理清晰。在观察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按事情发展观察,主要观察事物的活动情况,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角度,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总体到部分或有部分到总体,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最后,观察要细致入微,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微小变化,发现熟悉事物的新特征,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作文才会有新意,更具真实感。观察时,应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用心体会,最后用脑袋去思考,去感受事物的形味声色等各方面。如《父亲和鸟》中“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有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得出“林子有不少鸟”的结论。
  三、善于发挥想象
  学生观察到事物是理性的,实实在在的,甚至是刻板的。而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重进行处理、升华,让事物更具感性美。学生并不缺乏想象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更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学生想象成太阳、满月、轮胎、珍珠等等。例如三年级《庐山云雾》一文,作者发挥想象力,应用一系列的比喻句将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描绘出来。再如陈淼的《桂林山水》,多少人被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的美景所吸引,慕名前去。而大多数游客却未能如作者一般深刻地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而陈淼不仅对桂林山水观察细致,还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在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美的享受。想象是创造的闸门,想象是飞翔的翅膀,想象是炫动的舞台,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假设法,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2.猜想法,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地想象。3.联想法,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让学生置身其中浮想联翩,加以扩散思维。
  四、阅读教学中训练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榜样。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对教材特点加以充分利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观察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和规律。例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开头写老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描写,凸出人物特点和个性,也让读者从其外貌体会到更深层含义,反映出人物高尚的品质,突出了文章中心。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时,应凸显人物特点,为文章主题服务。
  总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充分重视作文训练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