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及对策

【作者】 农克猛

【机构】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学习物理困难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高一;物理;困难;对策

  进入高一,不少学生反映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难教”,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困难”分析
  1、教材方面
  初中物理教材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所提的物理现象比较简单,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只要通过简单的分析物理现象就能归纳出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
  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需要教强的理解力,概念、规律的理解比较难,并且注重理论分析推导,定量的数学计算,有时还会应用函数、图象等数学工具进行研究,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教师方面
  不少学校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相对独立,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和初中教学方法缺乏了解,不能很好的使学生从初中顺利的过渡到高中。另外,有些老师教学方法简单、照本宣科,有的老师从高三回来接高一时还是惯用高三的教学方法,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授课容量大,使得高一学生“吃不消”。
  3、学生方面
  (1)缺乏自信,自我定位过低
  部分学生经过中考的失利后,缺乏受挫折的体验,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前途感到迷惘,认为考一所本科院校无望,从而将自己目标定得较低,有的读高中准备混三年后拿一个毕业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而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失去学习物理兴趣。
  (2)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记的方面教多,推理、论证方面教少。故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和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由于物理概念、现象及物理规律比较复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要求有创新精神。
  (3)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空间关系只局限于一维问题,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一般能够跟得上。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有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不少高一学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未完成质的飞跃,因而造成物理“难学”。
  (4)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形成
  对于非重点高中。每年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较少,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多数学生还是能被大专院校录取,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未形成,个别学习努力的学生,看到周围同学学习也不怎么努力,自己也随波逐流,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出现了一些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现象。
  二、解决“困难”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
  在物理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学生,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少批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物理的恐惧。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对回答不出的学生,也要采取暗示、提示、鼓励、肯定多种途径,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自信。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往往成为激励他们进步的动力。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许多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一些知识只通过单纯的记忆或通过教师的重复讲解,不能适应高中课堂上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上的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及多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3、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使学生尽快入门
  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乱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像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重在理解。 
  其次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再次建立实验素养。做实验时要认真、规范,独立操作,加强交流协作。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独立完成简要的实验报告。 
  最后培养自学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另外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总之,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困难”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克服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