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索有效推动家园共育实现教育双赢的策略

【作者】 朱丽萍

【机构】 四川省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教育的好坏都是老师的责任。而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有效推动家园共育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家庭与学校教育双赢的格局。
  【关键词】 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幼儿园共同对幼儿的教育;二是幼儿园对家庭的“教育”引领;三是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补充。
  一、分析了解家长的育儿水平和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是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关键。
  当前,不少幼儿园和家长在社会潮流的影响下片面追求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和小学化教育,而对孩子的情商和个性的发展重视不够。有的家长认为智力开发越早越好,素质培养要全面发展,自己的孩子要“出众”, 在幼儿园要学到知识,孩子交给幼儿园就是幼儿园的事;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溺爱、顺其自然、盲目跟风、小学化倾向,把孩子能做多少算术题,能写多少字,能背几首唐诗等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 过早地给予幼儿园和孩子学习压力,这种家园共育不仅没有拓展教育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反而助长了不良的教育风气,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的乱收费现象。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不断学习的精神和习惯”。因此,通过面谈、家访、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家长的教育水平及需求,然后以家长会、专题讲座、育儿知识宣传、社区早教活动、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开展家园活动,有的放矢的影响和纠正家长的育儿观念,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二、建立健全家长监督委员会制度,让家委会成员参与监督和管理幼儿园事务,提高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委会成员是班级老师以“主动参与、有效监督、沟通合作、科学家教”为目的推选的支持班级工作、热心参加幼儿园活动的代表,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能反映家长的诉求又能代表园方利益,是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的联络员和讲解员。为保障家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园方应制定《家长监督委员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细化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年年有工作方案,期期有工作计划,家委会工作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同时,在召开家委会时,园方应将重大的园内活动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请他们收集意见,对家长合理的要求应采纳,让他们参与监督和管理幼儿园保教、膳食,安全三方面工作,提高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家园之间的协调沟通。
  三、丰富家园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使家园互动充满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内容,还能有效促进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全面了解,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因此,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有好的实施方案,园方应考虑活动的新颖、流程、细节等综合因素,合理安排分工;其次注重参与互动的过程,活动中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及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性,各尽其才、各显其能;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将活动成效介绍给家长,主动征求家长的意见反馈,及时感谢家长的参与,反思活动的过程,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班级应创新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参与互动并乐在其中,拓展如亲子户外采摘、亲子水果沙拉制作、亲子大舞台、讲故事沙龙、图书制作、“六一”文艺表演、 “元旦”亲子运动会等极具特色且深受孩子喜爱的亲子活动。在中国传统元旦、端午、中秋、重阳、母亲节等佳节到来之际,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营造“温馨家园”的美好氛围,带给孩子和家长愉悦的亲子体验,让班级和幼儿园充满凝聚力。
  四、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优势资源,以体智能课为载体,做宽做深家园共育工作。
  在我国,儿童自入园开始,其大部分时间便是在幼儿教师的陪伴下度过,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女教师居多,男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在家庭中,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家庭不同程度的存在父亲教育缺位和离职的现状,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阳刚气不足”而“阴柔味有余”,成为社会各界对男性教育缺失的关注话题。
  因此,有效开发利用男性教育资源成为家园共育的一个新话题,实现男性体系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幼儿父亲资源”,形成“父亲系列”,如让男性家长进课堂进行特定知识宣讲或与幼儿一起游戏; 二是“特长男性教师”进园,形成“教师系列”,如专职男教师上体智能课,外聘有特长的体操教练开设体操课等;三是广泛引进“阳刚职业男性”,形成“阳刚系列”,如请消防官兵进校园进行消防宣讲,请电力工人进行用电安全宣讲等,男性资源的有效利用能使幼儿性别环境更加平衡,家长观念和行为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五、成立家长义工队,为幼儿园的管理及教玩具的充实提供更多的优秀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的阳刚铁盾。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忙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了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园因为成本及人手等原因提供的玩具有限,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及废旧物品制作操作性强的玩具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至关重要,大力发展家长义工队来完成玩具制作省时省力省钱,还能有效调动家长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班家长自愿报名,幼儿园统一组织,每周开展一次家长义工活动制作充实幼儿园教玩具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同时,通过前期宣传,自愿报名,条件筛选,岗前培训等环节组建一支保卫能力过硬的“家长义工护苗队”,发动各班男性家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形成“爸爸去护苗”的独特风景,发动女性家长也积极参与,共同为幼儿园的安全铸起一面阳刚铁盾。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向家长宣传和沟通的信息桥梁,让家园互动方便快捷。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可行的家园共育途径和实施方法,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幼儿园应探索更为新颖、可行、方便快捷的家园共育途径,保证家长与教师随时沟通交流孩子在园或在家的情况,如利用互联网建立园所网站、家园直通车QQ群、微信群、园所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及时将园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园务公开内容、幼儿活动照片及教学内容向家长进行公布,让家长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家长进行信息互动交流,满足家长的关注度,促进家园的有效配合。
  七、在家园共育中,教师是沟通的主导方,提升教师的沟通技巧能直接影响家园共育的效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幼儿与家长,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方式及沟通技巧,因此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一要把握谈话的语气,教师得体的称呼,热情真诚的问候能让人产生舒心的感觉,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二要多给予赞赏和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赞赏是沟通交流的法宝;三要多给家长提合理化意见及建议,家长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听家长提意见时,多向家长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让他们有法可行;四要把握沟通的时序,一般先交流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让家长有了被认可的喜悦后,再交流孩子的不足,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达到最好的效果。
  八、增强激励效应,表彰优秀家长和明星宝贝,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家园共育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由于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是复杂的、动态的,因此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估、反思、总结、提炼,进行动态调整,才能建立家园共育的长效机制。
  幼儿园可按照一定比例,每月在班级中评选有代表性的优秀家长及各种特色家庭,如书香家庭、爱劳动家庭、敬老爱幼家庭等,同时在幼儿中评选出有代表性的宝宝之星,如文明礼貌之星、爱劳动之星、团结之星、阅读之星等,并在荣誉墙张贴照片面向全园宣传表扬,让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家长及幼儿的进步。
  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忽略一个家庭的教育,等于放弃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孩子成长最宝贵的幼儿时期应该最大限度地整合幼儿园和家长群体的教育资源,注重多种教育方式的互补和灵活运用,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双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教育部印发   《3-6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