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激发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探讨

【作者】 李生红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康南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指出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策略探讨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好阅读的推动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来实现,这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帮助小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与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锻炼小学生良好的气质。一旦小学生具有了阅读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阅读机会和语文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心灵以及能力上的满足,从而对阅读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反过来,小学生主动获得的知识能力以及内心获得的愉悦的知识体验会增加小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好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会让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受益匪浅。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萌芽的关键期,因此,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非常浓厚,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对求知的欲望,同时,家长也应该支持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地鼓励小学生独立自主地寻找课外书,获取阅读的满足感。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
  1、设置问题,培养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材内容包含了各种文学体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从各个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很多课文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所以教师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心里产生疑惑,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学生会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触摸春天”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从题目引出问题:春天是四季之一,不是具体的实物,作者为什么要用“触摸”这个词?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感想?学生会从“触摸”这个词产生疑问,这时就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读课文,然后进行交流,谈谈前后的感受。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对其进行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还要培养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动笔进行圈画,画出关键词语、句子,甚至可以写自己简单的感受。力求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逐渐养成初读—精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自主学习并积累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借鉴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法,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内容比较精美的文章可以采用学速读—精读—背诵。如文章篇幅较长,可先“速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课后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文章相应片段,从中找出答案。针对文章中描写精彩的段落,留给时间让学生进行“精读”,反复朗读,读出韵味和感悟,然后“背诵”。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读书的习惯,就会爱上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读中感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存在“老师要我学、家长逼我学”的观念,这不仅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感受,还会使其出现叛逆的行为,因此,教师应针对该情况,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结合课文进行教学,将“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这样,让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增加,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使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者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明白感悟作品的重要性,提高阅读兴趣。
  4、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真正地对阅读产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阅读,乐于阅读,还要从心理层面上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这可以依靠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独特的吸引力去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阅读热情。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精心挑选适合其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的书籍,这些书应该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并且具备可读性,难度适中。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最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让他们从书中能有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成“悦”读。我除了给孩子们推荐阅读寓言、童话、成语故事之外,还会推荐他们看一些适合他们心理特点,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一些儿童文学。这些书籍很贴合他们的生活,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所以,我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数量,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是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雅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4(3).
  [2]邓桂萍.以兴趣为帆,让思想远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5).
  [3]祝义娟.立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