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的策略
【作者】 庞新赞
【机构】 河南省滑县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 【摘 要】 特殊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启迪残疾儿童智慧和适应社会的重任。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管理应当怎样入手,是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德育管理;策略
特殊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启迪残疾儿童智慧和适应社会的重任。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针对残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身残志坚,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为育人目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残障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残障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自立自强之人.笔者从以下几点对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作出简要阐述。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捷径,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反映了学校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学校师生员工的理念追求等深层次的内容。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所有成员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在一种共同约定的条款下依规矩做事,使学校管理正常有序运转。例如为了培养全校特殊儿童敢于担责、学会自我管理的意识,我校制定了“五星小标兵”评选办法,每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为了让更多智障儿童获得受表扬和肯定的机会,多次开展活动,特别制定评奖办法,对受奖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使他们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制定“文明行为小明星”的评选办法,鼓励学生争当小明星。同时,还制定值日学生值班制度,协助值班教师负责当天的值日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值日学生进行公示表扬等。
二、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残障学生终将回归社会,他们应以良好的心态、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食其力、残而不废,为自立于社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成才必须先成人,我校把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以“智残志不残”为教育目标,以生活适应技能为主线,从生活入手,从细节抓起,细致入微地做好德育工作。我校对学生文明就餐及就寝均有严格的要求。利用队课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一日常规”和文明、卫生评比等制度,设立文明礼仪岗,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文明习惯、良好品质、自律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以多种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
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我们开展了《给妈妈的一封信》的征文比赛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恩,体现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开展“防火逃生演练活动”,有意识的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对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内务整理评比活动”,有目的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寝室成员之间的关怀、友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文明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力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根据我校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的实际,组织他们到校外进行购物和参观公园景点等活动,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了解周边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精神状态变化很快。刚入校时有些学生拘谨不愿说话,有些学生言语粗俗,有些学生情绪低落,还有些学生不合群总是想着回家等,现在的校园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见人问好已成为学生文明礼貌的一大亮点,活泼有序的活动安排初步成为我校德育的特色。
四、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题班会课,我们要求每堂班会课都要确定教育主题,特别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把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对切身利益影响重大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例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通过授课教师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的真情讲述,再加上详细、具体的音频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感受社会正能量对人的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学生身体有缺陷,但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有残疾,品德应该是优良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品德应该以主题班会教育为突破口,及时发现学生不健康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和疏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拨云见雾,受到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教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许多新问题有待研究,特教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特教工作者,应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残疾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探索学生德育工作新方法。让残障学生在环境中陶冶,在活动中领悟,在求知中升华,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残疾人自立于社会打好基础,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德育管理;策略
特殊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启迪残疾儿童智慧和适应社会的重任。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针对残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身残志坚,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为育人目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残障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残障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自立自强之人.笔者从以下几点对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作出简要阐述。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捷径,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反映了学校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学校师生员工的理念追求等深层次的内容。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所有成员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在一种共同约定的条款下依规矩做事,使学校管理正常有序运转。例如为了培养全校特殊儿童敢于担责、学会自我管理的意识,我校制定了“五星小标兵”评选办法,每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为了让更多智障儿童获得受表扬和肯定的机会,多次开展活动,特别制定评奖办法,对受奖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使他们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制定“文明行为小明星”的评选办法,鼓励学生争当小明星。同时,还制定值日学生值班制度,协助值班教师负责当天的值日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值日学生进行公示表扬等。
二、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残障学生终将回归社会,他们应以良好的心态、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食其力、残而不废,为自立于社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成才必须先成人,我校把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以“智残志不残”为教育目标,以生活适应技能为主线,从生活入手,从细节抓起,细致入微地做好德育工作。我校对学生文明就餐及就寝均有严格的要求。利用队课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一日常规”和文明、卫生评比等制度,设立文明礼仪岗,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文明习惯、良好品质、自律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以多种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
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我们开展了《给妈妈的一封信》的征文比赛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恩,体现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开展“防火逃生演练活动”,有意识的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对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内务整理评比活动”,有目的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寝室成员之间的关怀、友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文明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力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根据我校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的实际,组织他们到校外进行购物和参观公园景点等活动,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了解周边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精神状态变化很快。刚入校时有些学生拘谨不愿说话,有些学生言语粗俗,有些学生情绪低落,还有些学生不合群总是想着回家等,现在的校园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见人问好已成为学生文明礼貌的一大亮点,活泼有序的活动安排初步成为我校德育的特色。
四、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题班会课,我们要求每堂班会课都要确定教育主题,特别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把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对切身利益影响重大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例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通过授课教师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的真情讲述,再加上详细、具体的音频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感受社会正能量对人的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学生身体有缺陷,但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有残疾,品德应该是优良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品德应该以主题班会教育为突破口,及时发现学生不健康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和疏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拨云见雾,受到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教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许多新问题有待研究,特教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特教工作者,应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残疾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探索学生德育工作新方法。让残障学生在环境中陶冶,在活动中领悟,在求知中升华,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残疾人自立于社会打好基础,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