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王 东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所有努力的中心目标,我们要创新策略,多措并举,运用不同手段优化教的策略和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一套正在完善的小组合作竟争机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所有努力的中心目标,是新课改高效课堂创建的关键。为此,很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策觅措,探究新标背景下的实践途径。但由于高考桎梏,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改革与尝试,还只能在“应试”边缘徘徊,致使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没有明显效果。而我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虽也有着同样压力,但探索与借鉴没有停止过,因而在创建高效课堂路上积攒了一些心得。
一、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
教学有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教学效果好就说明有效性高。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有着很大关系。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当然知识与技能是课堂的主要目标,这是设计的重点。过程与方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授予,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虽然是德育目标,但我们也不可偏废,更不可忽视。为此,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我们要围绕内容认真研究与思考,结合学生实情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重组。再围绕于此围绕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二、巧妙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快速化解难点是提高有效性的直接体现,也是我们教师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我们知道,一个有必要教学的课堂,都会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都需要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为了帮助学生能有效理解和应用重点知识,我们可在教学前就呈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以便引起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到新知学习中来。而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我们要放慢速度,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教学《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其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学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椭圆学习的必要性,并有一定的感性直观。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相当于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简单,方法单一,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一讲到底,不存在有什么方式方法问题。而在创建高效课堂、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虽然还是有高考的“应试”背景,但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支撑,在方法上也已经有了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实践中,我们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并针对不同课型灵活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法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只要他们学到了,学好了,我们教学有效性才能说是提高了,有效果了。
四、善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结下了整合之缘。高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这样感受,运用其辅助教学可收到这样的神奇效果:一是能快速化解重难点,减轻教师板书工作量,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教师把知识讲深讲透,提高讲解效率;三是丰富知识呈现方式,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电子白板漫游,可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呈现来完成。就是连较难理解的“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可借助多媒体的“几何画板”功能轻易实现。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在基于学情上选择与运用。要灵活地把那些方法进行重组。虽然高考仍是我们课改的背景,但我们也要提倡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从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角度来真正提高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 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07年。
[2]吴宝传,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
[3]吴佑华,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中学数学研究,2010年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所有努力的中心目标,是新课改高效课堂创建的关键。为此,很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策觅措,探究新标背景下的实践途径。但由于高考桎梏,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改革与尝试,还只能在“应试”边缘徘徊,致使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没有明显效果。而我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虽也有着同样压力,但探索与借鉴没有停止过,因而在创建高效课堂路上积攒了一些心得。
一、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
教学有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教学效果好就说明有效性高。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有着很大关系。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当然知识与技能是课堂的主要目标,这是设计的重点。过程与方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授予,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虽然是德育目标,但我们也不可偏废,更不可忽视。为此,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我们要围绕内容认真研究与思考,结合学生实情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重组。再围绕于此围绕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二、巧妙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快速化解难点是提高有效性的直接体现,也是我们教师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我们知道,一个有必要教学的课堂,都会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都需要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为了帮助学生能有效理解和应用重点知识,我们可在教学前就呈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以便引起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到新知学习中来。而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我们要放慢速度,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教学《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其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学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椭圆学习的必要性,并有一定的感性直观。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相当于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简单,方法单一,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一讲到底,不存在有什么方式方法问题。而在创建高效课堂、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虽然还是有高考的“应试”背景,但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支撑,在方法上也已经有了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实践中,我们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并针对不同课型灵活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法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只要他们学到了,学好了,我们教学有效性才能说是提高了,有效果了。
四、善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结下了整合之缘。高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这样感受,运用其辅助教学可收到这样的神奇效果:一是能快速化解重难点,减轻教师板书工作量,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教师把知识讲深讲透,提高讲解效率;三是丰富知识呈现方式,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电子白板漫游,可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呈现来完成。就是连较难理解的“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可借助多媒体的“几何画板”功能轻易实现。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在基于学情上选择与运用。要灵活地把那些方法进行重组。虽然高考仍是我们课改的背景,但我们也要提倡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从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角度来真正提高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 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07年。
[2]吴宝传,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
[3]吴佑华,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中学数学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