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设高中物理课堂“高效提问”的方法初探
【作者】 扎西东智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问题”是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元素,巧妙的设疑提问能充当课堂的引子,充当课堂各环节间的纽带和润滑剂,成为推动课堂达到高潮的兴奋剂。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课例,就物理课堂中高效的提问方法浅作探究。
【关键词】 高中;物理;提问;高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机械的重复,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容易受到抑制。那么,教学中如何掀起高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问题”是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元素,巧妙的设疑提问能充当课堂的引子,充当课堂各环节间的纽带和润滑剂,成为推动课堂达到高潮的兴奋剂。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课例,就物理课堂中高效的提问方法浅作探究。
什么是高效课堂提问?高效课堂提问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张扬、教学对话的开展和三维目标的实现[1]。在以往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发现有的教师把“为什么?”、“怎么样?”、“会不会?”作为了口头禅,问题过于简单或问题梯度不够,导致提问质量低下,提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提问质量,对于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高效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馈与实践的过程[2]。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创设高效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趣性提问
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克良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的状态,激发起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激趣性提问是指让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问题充满趣味性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在讲热传导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象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二、迁移性提问
不少物理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提问或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比如在《静电场》一章中学习了描述电场的方式有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与《磁场》一章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有相似的思维,于是,在讲解《磁场》时可以将描述电场的方式迁移到磁场中去,类比得出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新知识的得出,又有利于新旧知识的对比与整合。
三、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一般用于新课的开始,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指出方向,可以铺垫性地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指向性。比如,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先提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然后令匀加速的初速度为零,便可很容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探究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性课堂是由多个探究性的问题串联起来的。鼓励性、开放性、提示性是探究性提问的重要特点。首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其次所提问题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思维方式不拘一格,也不要随便给学生的结论判以对错。再者所提问题要留给学生必要的启示,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起点,以免学生找不到问题的方向。例如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打出一条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然后提问:“根据手中的纸带,你能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哪些运动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前面学习过的处理纸带的方法,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的关系。
五、陷阱性提问
当你想要强调某一知识点时,如果你平铺直叙的重复再三,也许学生下课就把知识忘到脑后了,因为老师常规化的讲授容易带给学生困倦感。当老师把知识设置成一个陷阱提问,让学生在平淡的思维中受挫,用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避免课堂疲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中的位移问题,我们可以设问:“一物体初速度为10米每秒,现以5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3秒内的位移为多少?”有的同学直接套用位移公式,将减速时间带成3秒,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当老师告诉他错误的原因时,他一定会恍然大悟,在这个错误上打下印迹,留下深刻印象。
六、巩固性提问
巩固性提问一般用在新课的总结复习,新课总结的方法很多,有提纲式、表格式、框图等,但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复习,会更加高效,既能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又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缺陷,便于老师及时补充。巩固性提问要注意知识的重现和理解运用,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七、激疑性提问
很多老师都感悟,不怕学生问题多,就怕学生没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中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激疑性的提问是必要的,激疑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了达到激疑的目的,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开始思考。
以上提问方式的选择要灵活实用,不能生搬硬套。高效课堂提问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时间上的适时原则
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下,学生的思维兴奋状态和注意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提问的时机。
2、难度上的适度原则
所提问题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来设置,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及时反馈原则
老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予提示。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恰当的评价和总结,对的给予鼓励,错的给予纠正,并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分析,达到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潜能训练的指挥棒,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大有益处。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问的艺术值得探究。只要我们对提问方式和技巧多作研究和积累,高效课堂提问的实现将会成为我们的归宿。
参考文献:
[1]洪松舟.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 教育探索2010(4)
[3]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 教学与管理,2009(7).
【关键词】 高中;物理;提问;高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机械的重复,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容易受到抑制。那么,教学中如何掀起高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问题”是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元素,巧妙的设疑提问能充当课堂的引子,充当课堂各环节间的纽带和润滑剂,成为推动课堂达到高潮的兴奋剂。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课例,就物理课堂中高效的提问方法浅作探究。
什么是高效课堂提问?高效课堂提问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张扬、教学对话的开展和三维目标的实现[1]。在以往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发现有的教师把“为什么?”、“怎么样?”、“会不会?”作为了口头禅,问题过于简单或问题梯度不够,导致提问质量低下,提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提问质量,对于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高效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馈与实践的过程[2]。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创设高效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趣性提问
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克良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的状态,激发起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激趣性提问是指让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让问题充满趣味性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在讲热传导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象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二、迁移性提问
不少物理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提问或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比如在《静电场》一章中学习了描述电场的方式有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与《磁场》一章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有相似的思维,于是,在讲解《磁场》时可以将描述电场的方式迁移到磁场中去,类比得出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新知识的得出,又有利于新旧知识的对比与整合。
三、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一般用于新课的开始,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指出方向,可以铺垫性地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指向性。比如,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先提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然后令匀加速的初速度为零,便可很容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探究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性课堂是由多个探究性的问题串联起来的。鼓励性、开放性、提示性是探究性提问的重要特点。首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其次所提问题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思维方式不拘一格,也不要随便给学生的结论判以对错。再者所提问题要留给学生必要的启示,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起点,以免学生找不到问题的方向。例如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打出一条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然后提问:“根据手中的纸带,你能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哪些运动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前面学习过的处理纸带的方法,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的关系。
五、陷阱性提问
当你想要强调某一知识点时,如果你平铺直叙的重复再三,也许学生下课就把知识忘到脑后了,因为老师常规化的讲授容易带给学生困倦感。当老师把知识设置成一个陷阱提问,让学生在平淡的思维中受挫,用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避免课堂疲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中的位移问题,我们可以设问:“一物体初速度为10米每秒,现以5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3秒内的位移为多少?”有的同学直接套用位移公式,将减速时间带成3秒,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当老师告诉他错误的原因时,他一定会恍然大悟,在这个错误上打下印迹,留下深刻印象。
六、巩固性提问
巩固性提问一般用在新课的总结复习,新课总结的方法很多,有提纲式、表格式、框图等,但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复习,会更加高效,既能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又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缺陷,便于老师及时补充。巩固性提问要注意知识的重现和理解运用,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七、激疑性提问
很多老师都感悟,不怕学生问题多,就怕学生没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中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激疑性的提问是必要的,激疑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了达到激疑的目的,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开始思考。
以上提问方式的选择要灵活实用,不能生搬硬套。高效课堂提问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时间上的适时原则
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下,学生的思维兴奋状态和注意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提问的时机。
2、难度上的适度原则
所提问题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来设置,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及时反馈原则
老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予提示。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恰当的评价和总结,对的给予鼓励,错的给予纠正,并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分析,达到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潜能训练的指挥棒,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大有益处。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问的艺术值得探究。只要我们对提问方式和技巧多作研究和积累,高效课堂提问的实现将会成为我们的归宿。
参考文献:
[1]洪松舟.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 教育探索2010(4)
[3]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 教学与管理,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