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作者】 杨春香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的观念正在逐步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被真正激活,存在着如何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问题。
【关键词】 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上七年级下册第2课的时候,开始我就问学生“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有的学生说是武则天,有的说是慈禧太后,等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才开始讲新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为了达到这个朴实的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历史”,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五、恰到好处的课堂检测形式
历史课课堂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写小论文。如在学习了三次工业革命后,我布置学生写论文“工业革命利大于弊”、”工业革命弊大于利”(每班分两组,每组一个观点),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辩论,学生明白了“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即兴提问:如“穿过时光隧道,某同学来到唐朝的济南地区,他要到京城去赶考,问他走水路会经过大运河的那几段”这样的题涉及两个朝代,一种制度科举制。对学生吸引力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检测,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达到了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 莹,浅析初中历史有效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2] 徐金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J]. 现代交际. 2013(12)
[3] 王美娜,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J]. 现代交际. 2014(01)
[4] 沙夕岗,历史教师的幸福阅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关键词】 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上七年级下册第2课的时候,开始我就问学生“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有的学生说是武则天,有的说是慈禧太后,等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才开始讲新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为了达到这个朴实的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历史”,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五、恰到好处的课堂检测形式
历史课课堂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写小论文。如在学习了三次工业革命后,我布置学生写论文“工业革命利大于弊”、”工业革命弊大于利”(每班分两组,每组一个观点),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辩论,学生明白了“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即兴提问:如“穿过时光隧道,某同学来到唐朝的济南地区,他要到京城去赶考,问他走水路会经过大运河的那几段”这样的题涉及两个朝代,一种制度科举制。对学生吸引力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检测,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达到了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 莹,浅析初中历史有效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2] 徐金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J]. 现代交际. 2013(12)
[3] 王美娜,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J]. 现代交际. 2014(01)
[4] 沙夕岗,历史教师的幸福阅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