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
【作者】 邸德茂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28中学
【正文】 【摘 要】 善教者“引”不善教者“灌”。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学必须变“教”为“导”,变“师传生受”为“师导生学”,提倡引导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问题结论尽可能地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问题的结论,学到了知识,又了解结论的产生过程,学到了方法,有利智能转化,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学法指导;素质教育
目前,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一言堂”、“满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课上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低,学生的考试成绩越差,并且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育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上学习。过去,初中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现在也只是打等级,学校不重视它,老师不愿意认真教它,学生不愿意认真学它。人们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一提到“考试”往往就被片面地认为“就那么回事”,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己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些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1、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地震、火山的分布;天气与气候;聚落的主要形:城市与乡村;长江和黄河的治理;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注意分组、结对,并且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在讲述地质作用时,注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极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后,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气候为主,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以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界线为主,从而分它们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显差异。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3、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或谐音记忆法。如七大洲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长江流径的省级行政区:“青藏穿(川)云鱼(渝),额(鄂)外的香(湘),干(赣)一碗(皖),舒(苏)服(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间不忘。
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我国地理中一条重要分界线:秦岭一淮河线,它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也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方法之四是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例我国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也可用“疆”字的右偏旁形象记忆,三横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个“田”字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学习降水的类型时可以绘三幅示意图,配上简要文字,就很形象地把三种降水类型直观展示出来了。这样会更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并且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去,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去记忆笔记,怎样去观察和对比,怎样去复习功课,怎样去预习功课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学生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学习方法好的学生交流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在同学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加强督促、检查、教师明确地提出学法要求,如预习作业书面化,单元复习提纲化等,经过训练,使学习逐渐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加强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 学法指导;素质教育
目前,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一言堂”、“满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课上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低,学生的考试成绩越差,并且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在教学上,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育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上学习。过去,初中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现在也只是打等级,学校不重视它,老师不愿意认真教它,学生不愿意认真学它。人们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一提到“考试”往往就被片面地认为“就那么回事”,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己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些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1、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地震、火山的分布;天气与气候;聚落的主要形:城市与乡村;长江和黄河的治理;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注意分组、结对,并且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在讲述地质作用时,注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极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后,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气候为主,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以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界线为主,从而分它们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显差异。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3、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或谐音记忆法。如七大洲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长江流径的省级行政区:“青藏穿(川)云鱼(渝),额(鄂)外的香(湘),干(赣)一碗(皖),舒(苏)服(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间不忘。
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我国地理中一条重要分界线:秦岭一淮河线,它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也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方法之四是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例我国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也可用“疆”字的右偏旁形象记忆,三横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个“田”字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学习降水的类型时可以绘三幅示意图,配上简要文字,就很形象地把三种降水类型直观展示出来了。这样会更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并且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去,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去记忆笔记,怎样去观察和对比,怎样去复习功课,怎样去预习功课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学生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学习方法好的学生交流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在同学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加强督促、检查、教师明确地提出学法要求,如预习作业书面化,单元复习提纲化等,经过训练,使学习逐渐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加强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