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倾洒爱的甘露,绽放生命之花

【作者】 杨凌风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摘 要】 冰心老人说过“走在教育的路上,爱在左,情在右,幸福就围绕在身旁。”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更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就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情感,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完美的、和谐的、健康的。
  【关键词】 关心;尊重;理解;信任

  大家都知道,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并使其社会化,最终使人得以发展。学校应成为受教育者能感受到自主尊严和心灵愉悦的场所,传授知识和评价只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一种手段。学生是有感情的人,只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之以人,爱之以心,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确立起其思想,改过其行为。作为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就应该拿出自己的爱去帮助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在我的教育工作实践中爱是以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为表现形式的:
  一、要做到爱生如己
  即像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上叫“换位思考”,其妙处不言自明。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班主任承载“重要他人”的功能,要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选择,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选择他们自己的事业。班主任要爱岗敬业,率先垂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班主任爱学生的内涵非常丰富,意义非常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的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传递,才能让学生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班主任唯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班主任要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关心、爱护他们,经常摸摸他们的头,顺理一下他们的衣服,问问他们吃饱了没有,穿暖了没有,问问他们心中有没有什么烦恼。这几年,每逢节假日,我总忘不了打电话问问他们。有时,我还将他们请到家里吃一顿,看着一桌空盘子,我既高兴,又有想流泪的感觉。
  二、尊重、善待、亲近每一位学生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既可以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应该是尊重,是理解,是帮助,是保护,是宽容,是温暖;更应该从走“近”学生的生活到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现如今的学生,让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就是走不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多给他们一些尊重,多亲近他们,也许孩子们就愿意让我们融入他们的世界。
  案例一:去年我校刚刚设置了航空服务这个专业,我接起重任,一开学,班上一个特别的男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上一年在计算机专业学习,因看好航空服务专业就业前景,今年转到了我们班,也许仗着自己是“老生”,他经常欺负同学:不是揪了前桌女同学的辫子,就是因一点小口角跟同学大打出手。几次批评教育不见效果,我开始认真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个男孩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把他交给叔叔代管,叔叔对他要求也还算严格。但是亲情的缺失使他内心充满了孤独。因为父母很少与他交流,他希望通过制造麻烦,来吸引别人对他的关注;他因为害怕被别人欺负,总想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不可冒犯”。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想试着走近他,了解他,感化他。课堂上提问时,我经常会瞅他一眼,他起初有些茫然,慢慢地也心领神会,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也会适时表扬他;课间休息时,我主动与他聊天,听他倾诉,帮他解除烦恼;周末,我领他到家吃饭,问寒问暖,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都说他变了。他不再欺负同学,变得爱学习了,还主动为班集体做事,热心帮助同学。学期末,他竟被评选为三好学生。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初的亲近和了解,哪来这浪子回头啊!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而不是在表面上去敷衍他们。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学习范围已经变得更加广阔,生活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这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作为班主任,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尽管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
  四、把信任留给学生
  对学生的爱好、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练,人生观的形成。信心和勇气是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对那些受过挫伤的学生,就应靠正面教育来点燃他们心中的信心和勇气的火种。在工作中,我的做法是多表扬、多激励,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就像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拿了别人的钱,非但不承认,还谎说是别人送他的。我没有“严词逼供”,在学生面前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事后给他讲张海迪、海迪.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帮助他改正错误行为,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并抓住他捡拾垃圾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更加树立了他积极向上的自信,才使他——一个由“内”到“外”都是缺点的学生转变成了由“内”到“外”都充满阳光的学生。
  案例二:直到现在我还在网络上常常关注我班上的那个“网红”,他白天精神萎靡,学习不认真,晚上精神抖擞,在网络上对着粉丝唱歌。但他是那样痴迷自己作词作曲,就连上课时也会在笔记本上写他的新歌。气得任课老师把本子给他撕个粉碎,说他“不可救药”。我也批评过他好几次,但每次只不过是好两天又重犯。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些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来说,发现赏识他们的特长不是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吗?于是,我跟他约定在不影响课堂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在网络上唱歌,还帮他搜集一些好的音乐素材。他现在在网络上有2万粉丝,还多次在学校唱歌比赛中获奖,这也让他获得很多自信,各科成绩都有了进步,现在却比他的一些同学还优秀。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做法的确挽救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上面的案例告诫我们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价值,教育要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
  德国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更需要智慧。当我们面对问题学生时,多一丝冷静,少一丝急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冲动;多一点人情味,少一些威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用自己满腔的情和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我相信,学生们会在你亲切的笑容里,温馨的问候中,热情的帮助下,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