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冀媛丽
【机构】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
【正文】 【摘 要】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罗辑思维以及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因为地域、环境等影响,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缺乏家长指导,教师需要针对相关问题采取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分析能力,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在农村小学教学教学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十分关键,教师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特殊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对策。
一、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 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困难。例如小学阶段学生分析应用能力有限,即使有了前期知识与能力的铺垫,在面对应用题的解答,在将数学知识综合的过程中,即使一个班的学生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教师针对罗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逐一的指导,而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是不相同的。另外,学生在接触应用题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出现审题不清、遗漏条件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学需要关注到的。
(二) 农村地区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
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实际上,在我国采用的各学科教材中,本身就有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之处,这种脱节之处在农村地区教学显得尤为突出。首先,一些如公园背景、商场背景等与学生所处环境就不甚一致,在应用题中遇到本身就会存在一些理解障碍,并且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兴趣,不便教学的展开,这一问题在偏远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地区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 关于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一) 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甚至是唯一承担者,教师要先从学习氛围上位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够使教师更多也更为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生活,运用于教学时能够将复杂的应用题题目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包装,为学生减少理解的困难。必要的交流,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更多的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也乐于与教师进行探讨。只有将教学生活化,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才能为教学构建良好的基础。
(二) 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理解问题。作为综合性问题,应用题解题的前提是理解题意,这与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有关,尽管不属于数学教学范围,但教师也要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帮学生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条件分析等,在面对一道例题,并不是教师一股脑将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等逐一说出,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限制于教师的思路中,而是要将课堂原原本本的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如果这个过程有所偏差,教师要加以指正与引导。
(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落下条件,也不会问甲求乙。在学生最初分析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的产生直观性思维,也就是遇到数量增多就会想到相加、遇到数量减少就会想到相减,这在解题过程中会使一些问题变得难以解答。例如在问题“老张有75元钱,老王比老张多15元,那么老王有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时,许多学生都没有理清题意,就直接用减法,不仅不能寻找到正确答案,还会将题目引入歧途,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三) 培养学生寻找条件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能够准确的寻找到每一个条件,并且加以利用,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在解答问题“用3辆汽车6次运货72吨,用同样的汽车8辆汽车运货20次,能不能将340吨货物运完?”时,其中就蕴蕴含着关于“每辆汽车每次能运多少吨货物”的隐形条件,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许多学生也切实的被卡在了这样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是教学中必须给予重视的。
(四) 帮助学生学会检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还需要足够的细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解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使学生在解题之余,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对答案进行重新审核。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技巧,例如将所的答案带回到条件中审查是否符合等。
(五) 通过一些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的传递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逻辑。例如,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是基础也是常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完善,在解题时有更清晰的思路。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形结合等思路都可以传递该学生。
结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想要培养农村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要从根本上启发他们的思维,从基础能力的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路。
参考文献:
[1]叶平达.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师道·教研,2011,17(9):79.
[2]向荣刚.游戏在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6,20(1):57—58.
[3]卢梅.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26(7):89.
【关键词】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分析能力,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在农村小学教学教学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十分关键,教师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特殊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对策。
一、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 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困难。例如小学阶段学生分析应用能力有限,即使有了前期知识与能力的铺垫,在面对应用题的解答,在将数学知识综合的过程中,即使一个班的学生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教师针对罗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逐一的指导,而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是不相同的。另外,学生在接触应用题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出现审题不清、遗漏条件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学需要关注到的。
(二) 农村地区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
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实际上,在我国采用的各学科教材中,本身就有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之处,这种脱节之处在农村地区教学显得尤为突出。首先,一些如公园背景、商场背景等与学生所处环境就不甚一致,在应用题中遇到本身就会存在一些理解障碍,并且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兴趣,不便教学的展开,这一问题在偏远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地区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家长的帮助与指导,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 关于农村地区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一) 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甚至是唯一承担者,教师要先从学习氛围上位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够使教师更多也更为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生活,运用于教学时能够将复杂的应用题题目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包装,为学生减少理解的困难。必要的交流,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更多的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也乐于与教师进行探讨。只有将教学生活化,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才能为教学构建良好的基础。
(二) 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理解问题。作为综合性问题,应用题解题的前提是理解题意,这与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有关,尽管不属于数学教学范围,但教师也要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帮学生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条件分析等,在面对一道例题,并不是教师一股脑将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等逐一说出,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限制于教师的思路中,而是要将课堂原原本本的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如果这个过程有所偏差,教师要加以指正与引导。
(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落下条件,也不会问甲求乙。在学生最初分析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的产生直观性思维,也就是遇到数量增多就会想到相加、遇到数量减少就会想到相减,这在解题过程中会使一些问题变得难以解答。例如在问题“老张有75元钱,老王比老张多15元,那么老王有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时,许多学生都没有理清题意,就直接用减法,不仅不能寻找到正确答案,还会将题目引入歧途,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三) 培养学生寻找条件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能够准确的寻找到每一个条件,并且加以利用,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在解答问题“用3辆汽车6次运货72吨,用同样的汽车8辆汽车运货20次,能不能将340吨货物运完?”时,其中就蕴蕴含着关于“每辆汽车每次能运多少吨货物”的隐形条件,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许多学生也切实的被卡在了这样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是教学中必须给予重视的。
(四) 帮助学生学会检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还需要足够的细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解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使学生在解题之余,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对答案进行重新审核。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技巧,例如将所的答案带回到条件中审查是否符合等。
(五) 通过一些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的传递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逻辑。例如,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是基础也是常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完善,在解题时有更清晰的思路。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形结合等思路都可以传递该学生。
结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想要培养农村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要从根本上启发他们的思维,从基础能力的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路。
参考文献:
[1]叶平达.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师道·教研,2011,17(9):79.
[2]向荣刚.游戏在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6,20(1):57—58.
[3]卢梅.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2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