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作者】 张殿生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东风小学
【正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教师群体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增强职业幸福感,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为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给教师成长创设愉快的空间,我们牢牢把握“每个人都渴望自已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黄金定律。给教师提出共同的愿景,开展了教师心理疏导专题培训《追求幸福人生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参与式的团体心理活动中传递给老师这样的理念: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我们的幸福从课堂中来。“教者必先强己,严谨博学,向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的教师方向发展。”
学校年终教学工作总结会变成了更具文化品味的校园颁奖活动,为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老师颁发了这样的颁奖词:你们是课程改革大潮中真正的勇士,面对水波不兴的沉闷课堂,敢于以自已的教学智慧掀起有效课堂风暴的万丈狂澜。与学生携手,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富有感染力的颁奖词,点燃了教师创造的激情,拓展丰富了教育人生。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建设学习型团队”,把教研组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培养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优秀教师群体,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常效机制。
1、在读书会上提升课改理念。
学习型教研组坚持理论专著研读。从学习工程推荐书目中选择了贴近教师实际的理论书籍。为了使每周两小时的读书活动更有针对性,活动之前,教师有所准备,轮流做研读专题主讲人。每学期读书报告会,各位老师把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侃侃而谈,教育经典名著催开了教学创新之花,大放异彩。
2、在“集体对话”中生成教学智慧。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所谓“主体”,重在思维的调整和跟进,思想的深入与提升。我们尝试了“集体对话式”的教研方式。在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集体对话”氛围中,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进来,“个人提观点”、“人人说看法”、思维在碰撞中变得更清晰。我们陆续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论坛、“教学情境导入”教学案例、“有效教学的快乐体验”教学反思等校本教研活动。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内心趋向。主动追求进步,不断寻求发展让教师摆脱了职业倦怠,体验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3、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素质。
“写一辈子教案未必有成就感,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就能成就一位出色的老师。”建立在教学问题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活动的起点。为促使每位教师把教学反思自觉地内化为教学行为习惯,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阶段展示评比”,达标课、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后反思并接受点评。定期开展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每学期学校编制《优秀教学反思集》、《优秀课例反思精粹汇编》。反思交流,营造了教师群体间学习研究氛围。
三、岗位练兵展示,提升教师职业内驱力
岗位练兵展示,成了品牌教研活动。一线教师全部参与,放下矜持,满怀自信,像明星一样展示自已能说会写,能唱会演,能书会画,能学会教的精彩教育人生。寻找回激情的教师们把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每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悦纳自己,欣赏同事,期待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不断地去激发教师研究和发展的热情,张扬教师的个性,凸显教师的主体,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智能和技能。同时,实现教师在同伴互动互助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增强职业幸福感,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为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给教师成长创设愉快的空间,我们牢牢把握“每个人都渴望自已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黄金定律。给教师提出共同的愿景,开展了教师心理疏导专题培训《追求幸福人生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参与式的团体心理活动中传递给老师这样的理念: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我们的幸福从课堂中来。“教者必先强己,严谨博学,向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的教师方向发展。”
学校年终教学工作总结会变成了更具文化品味的校园颁奖活动,为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老师颁发了这样的颁奖词:你们是课程改革大潮中真正的勇士,面对水波不兴的沉闷课堂,敢于以自已的教学智慧掀起有效课堂风暴的万丈狂澜。与学生携手,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富有感染力的颁奖词,点燃了教师创造的激情,拓展丰富了教育人生。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建设学习型团队”,把教研组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培养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优秀教师群体,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常效机制。
1、在读书会上提升课改理念。
学习型教研组坚持理论专著研读。从学习工程推荐书目中选择了贴近教师实际的理论书籍。为了使每周两小时的读书活动更有针对性,活动之前,教师有所准备,轮流做研读专题主讲人。每学期读书报告会,各位老师把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侃侃而谈,教育经典名著催开了教学创新之花,大放异彩。
2、在“集体对话”中生成教学智慧。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所谓“主体”,重在思维的调整和跟进,思想的深入与提升。我们尝试了“集体对话式”的教研方式。在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集体对话”氛围中,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进来,“个人提观点”、“人人说看法”、思维在碰撞中变得更清晰。我们陆续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论坛、“教学情境导入”教学案例、“有效教学的快乐体验”教学反思等校本教研活动。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内心趋向。主动追求进步,不断寻求发展让教师摆脱了职业倦怠,体验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3、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素质。
“写一辈子教案未必有成就感,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就能成就一位出色的老师。”建立在教学问题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活动的起点。为促使每位教师把教学反思自觉地内化为教学行为习惯,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阶段展示评比”,达标课、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后反思并接受点评。定期开展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每学期学校编制《优秀教学反思集》、《优秀课例反思精粹汇编》。反思交流,营造了教师群体间学习研究氛围。
三、岗位练兵展示,提升教师职业内驱力
岗位练兵展示,成了品牌教研活动。一线教师全部参与,放下矜持,满怀自信,像明星一样展示自已能说会写,能唱会演,能书会画,能学会教的精彩教育人生。寻找回激情的教师们把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每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悦纳自己,欣赏同事,期待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不断地去激发教师研究和发展的热情,张扬教师的个性,凸显教师的主体,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智能和技能。同时,实现教师在同伴互动互助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