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 吴 敏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小学
【正文】 【摘 要】 把多媒体技术正确、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应用,如果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像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将传统的“静态演示”转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数学老师课后要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要创设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1.以“美”为突破口,创设悦目情境。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3.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镜头,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加上教师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
4.以“动”为载体,引出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易于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扩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同时又创设了愉快、交流、动态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理解力、掌握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14;
[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教育管理研究,2012;
[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中小学管理,2007.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应用,如果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像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将传统的“静态演示”转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数学老师课后要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要创设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1.以“美”为突破口,创设悦目情境。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3.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镜头,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加上教师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
4.以“动”为载体,引出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易于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扩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同时又创设了愉快、交流、动态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理解力、掌握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14;
[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教育管理研究,2012;
[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中小学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