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作者】 刘继科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峭村小学



【正文】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古诗词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钻研教材、广搜资料。
  为上好一堂古诗文教学课,我们要深钻教材。备课时,教师要互相探讨,还要查找一些工具书。学习古诗文还需要调动很多相关资料,比如古诗作者的资料、创作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题材的古诗等,我们应花时间去搜集,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我们也应该调动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围绕古诗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给他们交流资料的机会,并评出“信息小能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钻研教材的能力。这是为我们的课堂古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三、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江雪》一诗的学习,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一二行诗句中的“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的理解,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漫的天地;通过对每行诗的开头一字连成的“千万孤独”的感悟,营造出空旷、凄凉的境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在古诗文教学中,正是这样紧密结合语境而对言语作细细的咀嚼,在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语言过程中“字斟句酌”,才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深入,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振奋。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五、启发联想和想象。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作者往往以简练精确的语言,创造出深邃无穷的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老师的讲解只是起点拨作用,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作者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也才能品味到古诗词的魅力。把诗词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对着明月,时而遥望,时而低头的动作,从而体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和想象。
  六、诵读拓展,适当延伸。
  一个小学生单靠课本中学的古诗文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的课外去增加阅读。所以,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阅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在教学《春夜喜雨》时,当学生学完这首古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学过的《绝句》也是杜甫所作。这两首诗诗人的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光的画卷。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绝句》、《春夜喜雨》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杜甫其他古诗让学生诵读。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理解古诗词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