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作者】 谈 莲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邦水中心完全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教师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 真实情感;教学实践;创意;途径;想象
作文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提高思维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时代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让学生写好作文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指导学生作文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留心观察
生活实践是作文材料的主要源泉,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就是真正的作文。作为老师,一要注意努力指导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极引导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生活实践,让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第二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待学生见识广了,把所见、所闻、所为,变成一种感触萌动于心,让话语发之于口后,写出来就是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平时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抱自然,在观察中积累。秋去冬来,寒来暑往,鸟语花香,花开花谢,云舒云展,大自然是如此的多姿多态。教师要带领着学生走进她的怀抱,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体验秋天的奉献、冬天的孕育;让学生去观察太阳是怎么样让人从黑暗走向光明,月亮怎样在云朵里穿行的微妙动态,感受日出的气势、光亮、色彩、炽热,体验月行的恬静、温柔和神话般的意境。还有,那春雨的淅沥、雷雨的轰鸣、晨雾的迷蒙、白雪的纯洁……都是大自然为学生早已准备的习作内容。要引导学生注意用心去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教师出示《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时,学生们大都“无米下锅”。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窘境,让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春天,万物复苏之计,百花盛开之时,带着学生到山间、田野上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闻一闻桃花扑鼻的香味,在柔软的草上打几个滚,感受春天的气息;春耕之时,带着学生到自留地中翻地,施肥,播种;冬天,在大地变成一片银白的时候,那纷纷扬扬的第一场雪时,不妨与学生一同携手赏赏雪,玩玩雪,聊聊雪,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片小雪花,会随风飘向哪里,会有些怎样的奇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细心观察,或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观察,并将观察、了解所得随时记录下来。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无法形成于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要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尽可能营造“说真话,诉真情”的教学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敢于写出自己个性的语言,从而实现“用我手写我心”的境界,作文就应该从实际中生活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经历,作文时自然而然会流淌出来一些不好的行为。教师不要因此对学生横加指责。如,我布置《记一件事》的作文中,好多学生都写了自己曾经的不轨行为:砸了邻居的玻璃逃跑,偷着吸烟,偷别人家的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背的,被人们称之为不光彩的事情。平时这些事都是不敢说出来的。但在作文中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不说空话、套话去迎合别人。而是真真实实写出来了。是想不论学生写的是什么内容,只要它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回家去完成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如果他们没有亲自炒过菜,做过饭、洗过衣服、等劳动,便会随意编造,空话连篇。因此,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主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爸爸在田间干活,替他洗洗衣服;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准备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这样不但锻炼了其自主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同时,学校大扫除的时,帮助低年级学生擦玻璃;还可以利用队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寨子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屋子、洗衣服;春天可以组织学生翻整学校的花园,并带领他们施肥,播种;植树节带学生在校园里植树。这样的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作文表达真情实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宽松写作氛围,鼓励表露真情实感。
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首先,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作文的题目不能是全命题作文,让学生有写作空间,拓宽范围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向的作用,同时它还有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作用。从生活到题目中间有一个过程,学生独立走完这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更不能在题目上限制学生,应该从题目上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趣,给他们各自有选取合适题材的、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当然,题目宽泛也并不等于完全让学生撒手自由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让他自由命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明确习作的范围,从时间上、空间上或人物关系上,大致提供一个范围,那样,就便于学生从这一范围中搜集作文材料,然后通过比较就可以选定。
“作文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特长、兴趣、爱好、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也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事物,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不一致,各式各样。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意这一点的指导。无论是在写说、写片断,还是写成篇的文章;无论是命题、指导、还是批改和讲解,都有助于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特长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要防止搬抄别人的作文,一个人作文的好与差取决于能力的有限,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只要用自己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各具特色,就算是一篇较好的作文了。
总之,教学生作文,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激励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捕捉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学会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只有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宽容、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 真实情感;教学实践;创意;途径;想象
作文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提高思维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时代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让学生写好作文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指导学生作文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留心观察
生活实践是作文材料的主要源泉,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就是真正的作文。作为老师,一要注意努力指导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极引导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生活实践,让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第二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待学生见识广了,把所见、所闻、所为,变成一种感触萌动于心,让话语发之于口后,写出来就是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平时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抱自然,在观察中积累。秋去冬来,寒来暑往,鸟语花香,花开花谢,云舒云展,大自然是如此的多姿多态。教师要带领着学生走进她的怀抱,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体验秋天的奉献、冬天的孕育;让学生去观察太阳是怎么样让人从黑暗走向光明,月亮怎样在云朵里穿行的微妙动态,感受日出的气势、光亮、色彩、炽热,体验月行的恬静、温柔和神话般的意境。还有,那春雨的淅沥、雷雨的轰鸣、晨雾的迷蒙、白雪的纯洁……都是大自然为学生早已准备的习作内容。要引导学生注意用心去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教师出示《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时,学生们大都“无米下锅”。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窘境,让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春天,万物复苏之计,百花盛开之时,带着学生到山间、田野上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闻一闻桃花扑鼻的香味,在柔软的草上打几个滚,感受春天的气息;春耕之时,带着学生到自留地中翻地,施肥,播种;冬天,在大地变成一片银白的时候,那纷纷扬扬的第一场雪时,不妨与学生一同携手赏赏雪,玩玩雪,聊聊雪,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片小雪花,会随风飘向哪里,会有些怎样的奇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细心观察,或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观察,并将观察、了解所得随时记录下来。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无法形成于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要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尽可能营造“说真话,诉真情”的教学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敢于写出自己个性的语言,从而实现“用我手写我心”的境界,作文就应该从实际中生活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经历,作文时自然而然会流淌出来一些不好的行为。教师不要因此对学生横加指责。如,我布置《记一件事》的作文中,好多学生都写了自己曾经的不轨行为:砸了邻居的玻璃逃跑,偷着吸烟,偷别人家的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背的,被人们称之为不光彩的事情。平时这些事都是不敢说出来的。但在作文中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不说空话、套话去迎合别人。而是真真实实写出来了。是想不论学生写的是什么内容,只要它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回家去完成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如果他们没有亲自炒过菜,做过饭、洗过衣服、等劳动,便会随意编造,空话连篇。因此,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主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爸爸在田间干活,替他洗洗衣服;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准备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这样不但锻炼了其自主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同时,学校大扫除的时,帮助低年级学生擦玻璃;还可以利用队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寨子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屋子、洗衣服;春天可以组织学生翻整学校的花园,并带领他们施肥,播种;植树节带学生在校园里植树。这样的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作文表达真情实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宽松写作氛围,鼓励表露真情实感。
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首先,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作文的题目不能是全命题作文,让学生有写作空间,拓宽范围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向的作用,同时它还有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作用。从生活到题目中间有一个过程,学生独立走完这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更不能在题目上限制学生,应该从题目上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趣,给他们各自有选取合适题材的、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当然,题目宽泛也并不等于完全让学生撒手自由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让他自由命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明确习作的范围,从时间上、空间上或人物关系上,大致提供一个范围,那样,就便于学生从这一范围中搜集作文材料,然后通过比较就可以选定。
“作文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特长、兴趣、爱好、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也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事物,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不一致,各式各样。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意这一点的指导。无论是在写说、写片断,还是写成篇的文章;无论是命题、指导、还是批改和讲解,都有助于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特长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要防止搬抄别人的作文,一个人作文的好与差取决于能力的有限,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只要用自己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各具特色,就算是一篇较好的作文了。
总之,教学生作文,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激励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捕捉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学会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只有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宽容、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