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考生物备考复习“五步式”复习法
【作者】 吕 超
【机构】 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创建生物备考“五步式”复习法,教学效果好。具体内容:一、研究《考纲》,明确方向;二、精读教材、提炼要点;三、课堂讲析,拓展体系;四、课后训练,巩固基础;五、“翻转”再现,提升能力。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富有针对性,实效性,能提高复习效果,能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复习路径。
【关键词】 生物备考;“五步式”复习法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极为重要。老师在引导备考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对症下药”。高考试题虽然每年有变化,然而“考点”却是相对“固定”的。在生物学科的备考复习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的首要因素。所以在备考复习中必须以夯实基础知识为重点,不必搞求大求全求难的深度复习。纵观近五年生物高考题,题型难度皆呈降低的趋势,因此,就生物高考而言,可以说得基础者得天下。本文就高三备考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将自己对高考题的潜心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高考备考中夯实基础知识的“五步式”复习法与大家分享,也许能有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考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根据,教师不把握《考纲》,就不能掌控高考命题的“底气”,指导学生复习就像航海没有舵把。因而吃透《考纲》是高考备考复习的首要因素。根据《考纲》的要求,分析归纳出历年高考的考点,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复习指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效果卓然。《考纲》对高考复习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对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复习,复习资料都会将相应的《考纲》涵盖在各类题型中。教师在复习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时,必须对本章节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及应达到的能力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导教学。对学生来说,明确《考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教材和资料中提取主干及所涵盖的知识点。在高三生物备考复习中,怎样才能落实复习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按照《考纲》要求,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抓好教材基础知识十分重要。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引导学生熟记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格式及答题的表述方法,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一切指导学生的复习,都必须与《考纲》挂钩,才能使复习的各个环节开展得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才能落实复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精读教材,提炼要点
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掌控基础知识时,只有真正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及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做到对知识点的准确提取。解题时,必须注重知识的积淀,能力的灵活迁移,判断的合理准确,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复习这个环节很重要。这一点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熟记和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复习课前先精读教材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要点,作出书面归纳。学生能自主地对复习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等基本掌握。但是学生在复习归纳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没有条理,没抓准重点,整篇依次照抄等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进行适当分析与点拨,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归纳总结,怎样抓关键,怎样区分知识点与涵盖面的关系等技巧。在学生进行自我归纳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在课堂复习中,进行适当点拨,使之完备的对知识点能达到准确的掌握。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预复习能力。例如,我要求学生在每个章节的预复习时,按着教材章节顺序,写出对应的小标题来概括知识点及内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归纳总结进行展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复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涵盖面的理解,达到了最佳的复习效果。
三、课堂讲析,拓展体系
课堂复习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依赖这个环节得以巩固并加深理解程度的。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把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运用转换。针对高考题型,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扩散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分析判断,对题型所涵盖的知识网络结构关系点拨分析,结合考点着重讲解学生容易混淆,容易走入的“误区”,容易出现的“盲点”,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体系拓展,让学生能清晰地将知识点运用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中去,揭开高考题型中,隐藏的层层面纱,把答案的真谛揭示出来,让学生明白考点、知识点、“情景”之间的交汇处,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规律、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将知识要点运用到高考中去。所以课堂讲析,拓展知识体系这个环节与老师对高考考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综合素养关系极大。
四、课后训练,夯实基础
这个环节是巩固基础知识必备的环节,通常我们要求学生做题,老师精讲。但是,资料上的习题量过多,都让学生“地毯式”的题海做题,时间精力不够,还会产生倦怠,学生对高考题,是大海捞针,一片茫然。尤其在高考备课复习中,老师只课堂上拿着资料一味的讲,不管学生做题的情况,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复习效果甚微。所以老师在指导复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精心筛选典型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加强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以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是高考备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在保障有足够时间训练的情况下,再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效果会更好,所以这个环节是高考备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
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高遗忘率是备考中的“后遗症”,是真正的备课复习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使之不遗忘,在题型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经过筛选题要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难点的突破。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5——6人/组),在讲解完试题之后,由每组组长带领该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通过本组成员“相互交流提问”和“相互辅导”,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效果。
五、“翻转”再现,提升能力
按照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最终达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要真正解决高考备考复习中学生“遗忘症”,还必须做重复翻转再现的“升华”式的复习巩固环节。就是要将不同章节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回放式”的提升巩固,让学生对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能达到“闭卷”状态下的常识性“放映”。我的做法是每个知识单元复习结束,编写一个“单元重要基础知识再现”填空练习,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提炼,以达到去粗取精,吸其精华的巩固效果。例如:我在复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础知识结束,按照《考纲》的要求并对照了近几年的高考题找出本章节出现的“高频”考点,即:
2012年全国2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4年全国2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5年全国1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6年全国1卷第30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6年全国3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编写本章相对应的“单元重要基础知识再现”,对学生进行“重复翻转”提升,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高考备课复习指导,要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作为承担有这个教学任务的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复习路径。
【关键词】 生物备考;“五步式”复习法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极为重要。老师在引导备考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对症下药”。高考试题虽然每年有变化,然而“考点”却是相对“固定”的。在生物学科的备考复习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的首要因素。所以在备考复习中必须以夯实基础知识为重点,不必搞求大求全求难的深度复习。纵观近五年生物高考题,题型难度皆呈降低的趋势,因此,就生物高考而言,可以说得基础者得天下。本文就高三备考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将自己对高考题的潜心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高考备考中夯实基础知识的“五步式”复习法与大家分享,也许能有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考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根据,教师不把握《考纲》,就不能掌控高考命题的“底气”,指导学生复习就像航海没有舵把。因而吃透《考纲》是高考备考复习的首要因素。根据《考纲》的要求,分析归纳出历年高考的考点,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复习指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效果卓然。《考纲》对高考复习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对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复习,复习资料都会将相应的《考纲》涵盖在各类题型中。教师在复习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时,必须对本章节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及应达到的能力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导教学。对学生来说,明确《考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教材和资料中提取主干及所涵盖的知识点。在高三生物备考复习中,怎样才能落实复习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按照《考纲》要求,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抓好教材基础知识十分重要。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引导学生熟记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格式及答题的表述方法,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一切指导学生的复习,都必须与《考纲》挂钩,才能使复习的各个环节开展得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才能落实复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精读教材,提炼要点
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掌控基础知识时,只有真正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及其内涵和外延,才能做到对知识点的准确提取。解题时,必须注重知识的积淀,能力的灵活迁移,判断的合理准确,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复习这个环节很重要。这一点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熟记和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复习课前先精读教材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要点,作出书面归纳。学生能自主地对复习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等基本掌握。但是学生在复习归纳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没有条理,没抓准重点,整篇依次照抄等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进行适当分析与点拨,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归纳总结,怎样抓关键,怎样区分知识点与涵盖面的关系等技巧。在学生进行自我归纳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在课堂复习中,进行适当点拨,使之完备的对知识点能达到准确的掌握。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预复习能力。例如,我要求学生在每个章节的预复习时,按着教材章节顺序,写出对应的小标题来概括知识点及内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归纳总结进行展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复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涵盖面的理解,达到了最佳的复习效果。
三、课堂讲析,拓展体系
课堂复习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依赖这个环节得以巩固并加深理解程度的。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把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运用转换。针对高考题型,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扩散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分析判断,对题型所涵盖的知识网络结构关系点拨分析,结合考点着重讲解学生容易混淆,容易走入的“误区”,容易出现的“盲点”,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体系拓展,让学生能清晰地将知识点运用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中去,揭开高考题型中,隐藏的层层面纱,把答案的真谛揭示出来,让学生明白考点、知识点、“情景”之间的交汇处,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规律、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将知识要点运用到高考中去。所以课堂讲析,拓展知识体系这个环节与老师对高考考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综合素养关系极大。
四、课后训练,夯实基础
这个环节是巩固基础知识必备的环节,通常我们要求学生做题,老师精讲。但是,资料上的习题量过多,都让学生“地毯式”的题海做题,时间精力不够,还会产生倦怠,学生对高考题,是大海捞针,一片茫然。尤其在高考备课复习中,老师只课堂上拿着资料一味的讲,不管学生做题的情况,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复习效果甚微。所以老师在指导复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精心筛选典型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加强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以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是高考备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在保障有足够时间训练的情况下,再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效果会更好,所以这个环节是高考备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
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高遗忘率是备考中的“后遗症”,是真正的备课复习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使之不遗忘,在题型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经过筛选题要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难点的突破。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5——6人/组),在讲解完试题之后,由每组组长带领该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通过本组成员“相互交流提问”和“相互辅导”,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效果。
五、“翻转”再现,提升能力
按照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最终达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要真正解决高考备考复习中学生“遗忘症”,还必须做重复翻转再现的“升华”式的复习巩固环节。就是要将不同章节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回放式”的提升巩固,让学生对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能达到“闭卷”状态下的常识性“放映”。我的做法是每个知识单元复习结束,编写一个“单元重要基础知识再现”填空练习,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提炼,以达到去粗取精,吸其精华的巩固效果。例如:我在复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础知识结束,按照《考纲》的要求并对照了近几年的高考题找出本章节出现的“高频”考点,即:
2012年全国2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4年全国2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5年全国1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6年全国1卷第30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16年全国3卷第29题,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编写本章相对应的“单元重要基础知识再现”,对学生进行“重复翻转”提升,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高考备课复习指导,要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作为承担有这个教学任务的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复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