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思品课堂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许华英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正文】  【摘 要】 反思性教学是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备受各国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素质的发展的积极手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直倡导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摸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对反思性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开拓初中思品课堂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新课改下;反思性学习;初中思品教学;实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反思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存在的教学不足之处,并且需要及时的加以改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考虑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否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反思性教学法中不仅仅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也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独自去探究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抓好“前、中、后”三环节,强化反思意识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对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 
  2.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述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时,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头脑中的每一个神经都会聚集在这件事上,他的思维达到空前的活跃,而且易对不同的观点产生质疑,并有一种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 
  3.强化学生课后复习中的反思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的精神。在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对有关时事、人物的评论,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反思情境,促使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1.在反思生活经历中,感悟知识。初中思品课教材在设计时,把理解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冲突中去感悟、去选择。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这一节时,为了探究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先出示了三名同学面对考试成绩的不同情绪反应,再让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亲身体会,归纳出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然后师生共同提升理论,指出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并边归纳边用幻灯片逐一展示,这样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提升出的道理,学生更易于掌握。 
  2.在反思教材中,体验知识。新初中思品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可见,初中思品教育不在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让学生体验与实践。因此,我曾经让学生围绕“提高警惕,防范侵害”这一主题来编小品、演小品,在表演活动过程中去理解、体验思品课本的相关原理。学生表演的内容有:面对校园暴力的存在,要注意“谨慎交友,乐交益友,不交损友”;面对别人叫你一起去敲诈勒索,要“报警举报”……通过这一系列表演活动,学生自然能做到明理导行。 
  3.在反思做题中,提高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而是习惯于“做题——对答案——再做题”,以解决问题为唯一目标,从而忽视对解题过程、解题体验和解题方法的反思意识,缺乏反思能力。他们不知道题后反思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九年级习题讲评课中,我曾经课前让学生先自己做题,然后我再仔细分析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挑选出层次不同学生的答卷,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来思考:“从答卷上看,这些同学分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哪些出错的地方?为什么同学乙要比同学甲得分要高?答得较好的答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补充的?为什么要这样补充?参考答案编写的思路你看懂了吗?这个答案你觉得合理吗?”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下,学生一边评论、分析别人审题、解题、答题的优点和缺点,一边再对照别人来反思自己的答题,找出自己得分、失分的原因。在更正答案以后,马上会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对自己的解题策略进行调整。 
  这样做,着重培养了学生对试卷答题情况的自我反思和分析能力,并在课堂中实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由学生来讲评做题的得失,这就是学生自我反思、分析、交流模式的构建。 
  三、多途径入手,长时间训练,促成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1.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必须把学习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不要安排得太满,把下课前的3-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照教材和笔记,认真反思一下:这堂课学习或复习了哪些知识?研究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疑问?获得了哪些启发?若有疑问,则当堂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解决。如在学习《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这节课时,当我让学生在下课前提出自己学习这节课的困惑时,有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飞机上出生的孩子是哪国的公民?”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们自发的争先恐后地发言,不断地争论。这样的反思性学习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2.写反思日记。完成一节思品课的学习任务后,我要求学生迅速进行反思,把不理解的内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彩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及时记下来。通过大半个学期的坚持,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的盲点少了,知识更有体系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变化带给学生的是对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进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3.填写每课学习反思评价表。在每课的学习任务完成后,都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填写练习册上统一印制的学习反思评价表。反思的指标有“知识结构梳理——我的困惑问题——典型题及剖析——我的错题分析”等。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欲望,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总之,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地渗透反思性学习意识,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在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再一次延伸和深化。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掌握了探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晓丽.反思性教学的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
  [2]李立山.刍议反思性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思品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07).
  [3]林爱红.浅谈反思性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从,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