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 杜冉冉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马店孜镇姜郢小学
【正文】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当今广大语文教师急需研究的核心课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语文教师只有经过广泛的博览积累,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持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认识和具体的做法:
一、转变观念,强化执业能力。
观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发生了质的提升,新课改的理念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新课程的探索才有希望。因此教师要改变育人理念,打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要树立新理念,打造新课堂,才能让孩子快乐,才能让教师品味到职业幸福。只有引领教师把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去激励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对课堂活动起着引领的作用,应该把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抓住一个个机会,掀起自主探究的一个个高潮,到那个境界,教师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到处都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声音。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旦转变,许多困难将会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尚未获得根本性转变的情形下,课堂所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情,规划课堂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增强课堂发展潜能;讲求实效,打造课堂优质品牌;抓特色创建,打造课堂的亮丽“名片”;继承传统,素质教育再谱新篇;要与时俱进,不断培植创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课堂的质量水平;示范辐射,发挥课堂的引领效能。
二、强化意识,坚定从业信念。
教师职业要成为专业化职业,也就是担任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他所面对的对象是对社会对人生缺乏知晓的人,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和培养,让其能健康成长并在社会上、人生中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当前科技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有关政策和制度及职业标准作支撑,更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在相关职业标准约束下,加强自己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机会、科技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加强自身职业专业化的意识提炼,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方面的探索,真正实现“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价值,展现所有人都向往教师职业,全社会都尊敬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职业意识方面,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热爱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充分的信任自己,完全体现自己在教师职业岗位上的价值。教师职业本来就非常辛苦,要想向课堂要质量,就必然要有相当大的付出,根本没有心思去从事其他职业活动。随着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教学活动有可能走向开放化,允许学生选教师一起参加教育教学活动,这或许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学生择校、学生择班、学生的择师现象,语文教师只能从教师职业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形象,留住学生才是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意识。
三、端正态度,优化专业技术。
在教育专业化方面,本着“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觉得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讲的吧!不育人的教师不是教师,至少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自古就有“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教育名言,也可能更倾向于育人之理吧!在这里不要把“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单纯地当成并列词组来理解,理解为教书来育人,让人从书中来明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这些提法我想也源自古时教学以语言文字学科为主,重在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教育,语文教师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学生理解到其思想内容并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可能才会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否则,仅是以读书为读书,不会真正得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教育的目的为主,再去培养能力,我觉得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也是与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相一致的。
语文教师应该是智慧的和谐课堂里的文化领袖。一位教师代表一个区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形象,乃至成为最具象征力和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积淀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长期的学习、探索、钻研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文化;要有丰富深厚的情感,宽广博大的胸怀,自觉高尚的职业操守,守得住寂寞的坚韧。最具有代表性的“幸福教师”是大教育家孔子,他不仅身体力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更是将儒家文化发扬成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宝典,至今仍然传唱不衰。语文教师的动力来自于工作的幸福感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自己能够舒心地工作,积极地促使自我专业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总之,语文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语文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语文教学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语文教学是一类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语文教学是一种境界,境界的高远在于追寻。语文语文教师的成功与魅力,在于以激情激发激情!语文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在于以智慧启迪智慧!语文教师的高尚与尊严,在于以生命点燃生命!我们一定要立足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这才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转变观念,强化执业能力。
观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发生了质的提升,新课改的理念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新课程的探索才有希望。因此教师要改变育人理念,打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要树立新理念,打造新课堂,才能让孩子快乐,才能让教师品味到职业幸福。只有引领教师把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去激励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对课堂活动起着引领的作用,应该把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抓住一个个机会,掀起自主探究的一个个高潮,到那个境界,教师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到处都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声音。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旦转变,许多困难将会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尚未获得根本性转变的情形下,课堂所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情,规划课堂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增强课堂发展潜能;讲求实效,打造课堂优质品牌;抓特色创建,打造课堂的亮丽“名片”;继承传统,素质教育再谱新篇;要与时俱进,不断培植创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课堂的质量水平;示范辐射,发挥课堂的引领效能。
二、强化意识,坚定从业信念。
教师职业要成为专业化职业,也就是担任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他所面对的对象是对社会对人生缺乏知晓的人,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和培养,让其能健康成长并在社会上、人生中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当前科技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有关政策和制度及职业标准作支撑,更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在相关职业标准约束下,加强自己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机会、科技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加强自身职业专业化的意识提炼,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方面的探索,真正实现“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价值,展现所有人都向往教师职业,全社会都尊敬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职业意识方面,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热爱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充分的信任自己,完全体现自己在教师职业岗位上的价值。教师职业本来就非常辛苦,要想向课堂要质量,就必然要有相当大的付出,根本没有心思去从事其他职业活动。随着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教学活动有可能走向开放化,允许学生选教师一起参加教育教学活动,这或许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学生择校、学生择班、学生的择师现象,语文教师只能从教师职业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形象,留住学生才是语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意识。
三、端正态度,优化专业技术。
在教育专业化方面,本着“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觉得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讲的吧!不育人的教师不是教师,至少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自古就有“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教育名言,也可能更倾向于育人之理吧!在这里不要把“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单纯地当成并列词组来理解,理解为教书来育人,让人从书中来明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这些提法我想也源自古时教学以语言文字学科为主,重在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教育,语文教师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学生理解到其思想内容并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可能才会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否则,仅是以读书为读书,不会真正得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教育的目的为主,再去培养能力,我觉得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也是与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相一致的。
语文教师应该是智慧的和谐课堂里的文化领袖。一位教师代表一个区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形象,乃至成为最具象征力和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积淀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长期的学习、探索、钻研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文化;要有丰富深厚的情感,宽广博大的胸怀,自觉高尚的职业操守,守得住寂寞的坚韧。最具有代表性的“幸福教师”是大教育家孔子,他不仅身体力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更是将儒家文化发扬成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宝典,至今仍然传唱不衰。语文教师的动力来自于工作的幸福感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自己能够舒心地工作,积极地促使自我专业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总之,语文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语文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语文教学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语文教学是一类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语文教学是一种境界,境界的高远在于追寻。语文语文教师的成功与魅力,在于以激情激发激情!语文教师的幸福与快乐,在于以智慧启迪智慧!语文教师的高尚与尊严,在于以生命点燃生命!我们一定要立足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这才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