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王显林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芭蕉镇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当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新课改革在逐渐推广应用,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多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都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性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基础数学学习理念和方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以下为具体研究的措施和内容。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需要通过训练来逐渐提高,学生数学思想的基础阶段就在小学,通过小学数学教育,教师要应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个体化教学,有效的针对每个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显而易见就是由各个小组组成班级整体,每个小组内部以及各个小组之间都有着合作交流以及竞争的关系,在教师布置作业后,各个小组内部的最终集体成绩是评判小组的标准,该教学活动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完成的。
有些数学问题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而小组合作学习将小学生们分组聚集在一起,将数学问题集中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自身深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帮助学生自身数学思维的建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生理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阶段,对待同学老师或者遇到问题后处理方式不够得当,常常会出现争吵、耍小性子的情况,而且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也有限,学生在沟通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清或者表达不出来的情况,最终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
其次,在如今我国的教育界,数学教学多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有些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进行灌输性教学,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会出现疑问,从而无法立即解决疑问,逐渐的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严重地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后,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的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由于是在人多的时候,一个学生的专注力不够就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很容易造成整个小组的学生一起玩,影响小组的学习效果。
最后,由于个别教师不能根据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因材施教,而且无法很好的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影响小组的学习进程。例如[2],在小学数学表格认知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就可以发挥其作用,而不是采用小组合作。
三、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划分小组,并且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重要性,在学生对此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交流竞争,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展示,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分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且表达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自信心,而且也能够提高学习较差学生的成绩。对于组内任职情况,最好是每个小组选取一人当组长,其他人按照能力也进行职位划分,组长等职位要采取轮班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对于教师来说,每节课所制定的课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十分重要,这些问题需要整合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而且有些问题并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反的是,有些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的重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本身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一点,选择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因为这样的话,学生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探讨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长期下去,会形成学生行为思想懈怠的情况。
(三)小组合作要适度,并且定期检查,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适当的引导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比较少,教师需要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做好问题的布置,有些数学知识的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教师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在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帮助。例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会出现有关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此外,要加深学生对小组最终评价的重视,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任务,还能够加强组内的合作关系,教师不仅要注重团队的评比,还要重视队内优秀个人以及个人进步的评比,这种评比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具体方式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期末期中考试等,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提高小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明显效果的教学方式,其也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数学知识应用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优势,不仅能够通过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且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数学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南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8):71-72.
[2]王淑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解析与实践应用[J].读与写,2017,14(2):112-134,137.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需要通过训练来逐渐提高,学生数学思想的基础阶段就在小学,通过小学数学教育,教师要应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个体化教学,有效的针对每个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显而易见就是由各个小组组成班级整体,每个小组内部以及各个小组之间都有着合作交流以及竞争的关系,在教师布置作业后,各个小组内部的最终集体成绩是评判小组的标准,该教学活动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完成的。
有些数学问题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而小组合作学习将小学生们分组聚集在一起,将数学问题集中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自身深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帮助学生自身数学思维的建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生理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阶段,对待同学老师或者遇到问题后处理方式不够得当,常常会出现争吵、耍小性子的情况,而且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也有限,学生在沟通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清或者表达不出来的情况,最终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
其次,在如今我国的教育界,数学教学多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有些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进行灌输性教学,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会出现疑问,从而无法立即解决疑问,逐渐的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严重地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后,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的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由于是在人多的时候,一个学生的专注力不够就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很容易造成整个小组的学生一起玩,影响小组的学习效果。
最后,由于个别教师不能根据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因材施教,而且无法很好的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影响小组的学习进程。例如[2],在小学数学表格认知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就可以发挥其作用,而不是采用小组合作。
三、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划分小组,并且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重要性,在学生对此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交流竞争,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展示,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分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且表达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自信心,而且也能够提高学习较差学生的成绩。对于组内任职情况,最好是每个小组选取一人当组长,其他人按照能力也进行职位划分,组长等职位要采取轮班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对于教师来说,每节课所制定的课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十分重要,这些问题需要整合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而且有些问题并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反的是,有些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的重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本身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一点,选择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因为这样的话,学生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探讨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长期下去,会形成学生行为思想懈怠的情况。
(三)小组合作要适度,并且定期检查,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适当的引导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比较少,教师需要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做好问题的布置,有些数学知识的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教师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在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帮助。例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会出现有关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此外,要加深学生对小组最终评价的重视,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任务,还能够加强组内的合作关系,教师不仅要注重团队的评比,还要重视队内优秀个人以及个人进步的评比,这种评比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具体方式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期末期中考试等,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提高小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明显效果的教学方式,其也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数学知识应用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优势,不仅能够通过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且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数学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南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8):71-72.
[2]王淑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解析与实践应用[J].读与写,2017,14(2):11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