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我校新课改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学习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作者】 刘汝琼 程 华
【机构】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
【正文】 我校通过对农村中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因,寻求培养农村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这次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分四个部分,即经常这样、有时这样、很少这样、从不这样。分别针对自主学习的三个子课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发放试卷200份,收回有效试卷200份,收集一手资料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情况非常糟糕。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农村的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对未来的学习,没有详细的规划和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能认真总结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从而巩固、理解所学知识,考试失利后,不愿意主动找出原因;自控能力较差,如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问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作出正确的评价,当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从不主动分析错误原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而是轻易放弃,缺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必备的意志品质,在学习活动后不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二是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阻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三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农村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实践中,边摸索边实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一是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做法,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新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师生在平等、互动、和谐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增强技能。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教与学中焕发出学生的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有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果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常规的实验教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导游意思,为此,应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理解和掌握实验。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看到磷在广口瓶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并且广口瓶的水位上升,直到广口瓶冷却,水位上升到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老师及时提问,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剩余的气体是什么?上升的水有没有达不到五分之一的?为什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故意做了一个红磷不足,水位上升达不到五分之一的实验,让学生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另外两种情况,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原因不言自明。另一方面,当学生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造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个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持久的兴趣?为此向学生展示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且能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通过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做“烧不住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利用图片,多媒体教学演示有关实验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这些活动,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到化学有趣,喜欢上化学课。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实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尝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我们所尝试的“学案“教学和“任务型“教学非常有效的。三是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四是打造同学们的情趣喜爱。老师在塑造情趣喜爱时,须持续关注同学们的情趣趋向,最大限度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视野,让同学们在具体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牢牢抓住课程关键点,塑造同学们的遐想技能,塑造同学们的协作学习能力。五是抓住自主型学习技能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模式,具体是在教学中构建妙趣横生的教学意境,诱导同学们的自主型学习技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保障学生学习方式与成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依靠实践加以支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快续。
在本研究期间,本人把这种教学策略运用于所任教的四个班级,以本校同类班级作为对照班,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本研究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只是局限在本校学生,范围太小,代表性不够,说服力不强,许多方面还需完善。
这次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分四个部分,即经常这样、有时这样、很少这样、从不这样。分别针对自主学习的三个子课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发放试卷200份,收回有效试卷200份,收集一手资料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情况非常糟糕。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农村的孩子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对未来的学习,没有详细的规划和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能认真总结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从而巩固、理解所学知识,考试失利后,不愿意主动找出原因;自控能力较差,如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问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作出正确的评价,当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从不主动分析错误原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而是轻易放弃,缺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必备的意志品质,在学习活动后不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二是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阻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三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农村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实践中,边摸索边实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一是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做法,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新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师生在平等、互动、和谐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增强技能。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教与学中焕发出学生的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有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果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常规的实验教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导游意思,为此,应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理解和掌握实验。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看到磷在广口瓶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并且广口瓶的水位上升,直到广口瓶冷却,水位上升到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老师及时提问,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剩余的气体是什么?上升的水有没有达不到五分之一的?为什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故意做了一个红磷不足,水位上升达不到五分之一的实验,让学生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另外两种情况,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原因不言自明。另一方面,当学生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造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个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持久的兴趣?为此向学生展示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且能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通过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做“烧不住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利用图片,多媒体教学演示有关实验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这些活动,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到化学有趣,喜欢上化学课。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实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尝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我们所尝试的“学案“教学和“任务型“教学非常有效的。三是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四是打造同学们的情趣喜爱。老师在塑造情趣喜爱时,须持续关注同学们的情趣趋向,最大限度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视野,让同学们在具体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牢牢抓住课程关键点,塑造同学们的遐想技能,塑造同学们的协作学习能力。五是抓住自主型学习技能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模式,具体是在教学中构建妙趣横生的教学意境,诱导同学们的自主型学习技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保障学生学习方式与成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依靠实践加以支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快续。
在本研究期间,本人把这种教学策略运用于所任教的四个班级,以本校同类班级作为对照班,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本研究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只是局限在本校学生,范围太小,代表性不够,说服力不强,许多方面还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