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作者】 管长伟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学区致远民族小学



【正文】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要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审题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靠学习能力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前提是必须要学会阅读理解,只有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审题能力。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 培养审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培养审题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那些对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4.培养审题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把教科书当作习题集,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独立审题。国外也是如此,如美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审题方法和审题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措施
  数学审题是数学解题思维的起点与入口,良好的审题习惯与较强的审题能力,是完成数学解题的前提与关键。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是数学学习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的根基。下面简要介绍几条方法措施:
  一是强化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结合学生中比较典型的因为审题不仔细而出现错误的案例,“现场说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审题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审题的自觉性。
  二是提高首次感知的效率。小学生首次感知题意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较难清除。因此,审题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对学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环节适当突出,对学生审题时容易混淆的部分可引导比较,以保证学生正确感知题意。
  三是学会把握重要数学信息。在题目呈现的众多信息中,学生有时不能正确把握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而是将所有能看到的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感悟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是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联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展开联想,举一反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分析、讨论、联想、拓展,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是关注解题后的检验与反思。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解决问题之后,还有必要对题意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检验与反思的习惯: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哪些是重要的信息,在解题过程中是否都用到了,是怎么用的?还能不能从其他的角度找到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想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检验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觉地养成更加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而且这一过程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审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出现错误以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错误原因,自我纠正。分析错误原因时,首先要从再次审题开始,不应跳过“从头检查和思考”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反复琢磨出现错误的原因。
  总之,审题能力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环节,不应被学生“跳过”。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与总结审题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审题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