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传记类文言文的速读技巧研究——以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为例
【作者】 杨 润
【机构】 英德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近十年来,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主流,尽管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付出的精力较多,却收效甚微。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快速地读懂传记类文言文进行探讨,从吸收、迁移、推测、列表和识记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速读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 传记类文言文;扫读;迁移
高考中,语文科时间短、内容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力争取得最好的成绩,就要讲究答题的技巧和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快速地读懂传记类文言文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学生解答此类题型。
近十年来,人物传记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主流。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物传记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品行具有典型性,选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高考出题频率最高为《唐书》《宋书》《明史》,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此外,选择人物传记体裁也符合考试大纲中“浅易”的原则。所以,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一直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对象。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取《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清官廉吏,身上往往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格的魅力。
但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虽然花费时间精力较多,却收效甚微,在应试中仍存在字词理解有障碍,分不清断句、断层关系等问题。以下将从吸收、迁移、推测、列表和识记五个方面探讨快速读懂传记类文言文的技巧和策略。
一、扫读
1.未看原文,先看选文出处,这样可以总部把握时代背景。
2.再看试题文化常识题和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题,这两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课文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通过扫读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谢弘微曾过继给从叔谢峻,也受谢混赏识,弘微自谢混去世以后掌管产业,管理有方。弘微事兄如父,兄死,他哀戚过礼等课文内容。
3.最后看主人公的谥号。通过谥号便于后人从谥号大体了解某位大臣曾经的成就和贡献啊。为了区分“文臣武将”,文臣皆用带“文”字头谥号,武将皆用“武”字头和“忠”字头谥号。例如见到某某谥号是“文正”,就知道某某是一位文臣,且成就十分突出,在同时代首屈一指;某某谥号是“忠武”,就知道其是一位武将,且贡献巨大。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谥“文正”),“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二、迁移
“字字疏通,句句落实”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从“字”入手,理清每个字词的意思,为理解句子先扫清障碍,然后过渡到篇章的理解是保证能读懂的基础。
1.迁移课内文言文知识。传记类文言文虽然考的是课外古文,但遵循课内知识课外考的原则,文言实词多数属于考试大纲规定的120 个重点实词范围。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务必要好好落实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如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的“从叔”(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如何理解?我们可以迁移到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其中的“从弟”表示“堂弟”,则“从叔”就不难解为“堂叔”了;又如“事”(事继亲之党)可以迁移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事”,解为“侍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迁移课外知识。针对重点字词的意义理解,考生可以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大部分成语均保留了古义。因此,考生可以利用现代汉语或成语,帮助理解文言文词汇中的意义。比如,“深中夙敏”的“夙”解释为“早”,与“夙兴夜寐”的“夙”同义;“仓廪充盈”与“仓廪实而知礼节”中的“仓廪”同义,解释为“粮仓”。
三、推测
在文言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生词、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情况,考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影响了考生的答题效率。基于此,我们要根据词句出现的上下语句环境和文章内容大胆推测它的含义和用法。
1.从句子成分结构中推测。如“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中的“言论”,在此句中应该名词活用做动词,解为“言及别人”。
2.从上下文语境中推测。如“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根据上文信息提示,他却只继承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据此推测“关豫”解释为“关心、过问”,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又如“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根据上文意思: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相反,所以“臧否”解释为“评议他人是非”。
3.从常识或相关信息中推测。如“亲戚争财,为鄙之甚。”根据常理: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鄙”应该解为“鄙贱之事”。
四、列表
传记类文言文写人叙事有序可循,一般都会遵循一个基本顺序:姓名、字号→朝代、籍贯→官职、变动→主要事件、政绩成就→品格特点、死后受封等。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而且可以从人物、官职、事件、品格等四方面列出表格来梳理原文。人物方面,主要是看传记人物为谁,属哪一个朝代,涉及哪些人;官职方面,要搞清楚他任何职,几度升黜;事件方面,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品格方面,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重在表现他们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关爱百姓、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的优秀品质……一言以蔽之,传主身上往往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格的魅力,传达着正能量,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下面以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为例,通过列表厘清人物情况: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分条列出表格,就可以分清文章层次,条理清晰地把握全文内容了。
五、识记
识记平时学习中遇到的文化常识,高频词等,可以帮助考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与整个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且分布在中学的每篇古文中,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初中起就开始积累相关文化常识。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的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且可带入原文判断正误,考查的是常用的“常识”。
2.高频词。归类积累一些古文常出现的高频词,对扫清阅读障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有涉及下面几类高频词,需要学生平时归类积累:①与皇帝有关的高频词(高祖受命、太祖镇江陵):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②与官职有关的高频词(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弘微为文学、兄曜历御史中丞):征、辟、察、举、拜、召、荐、除、进、称、补、作、为、就、授、封、擢、拔、陟、升、起、迁、转、调、徙、补、改、放、出、出官。③表人物个性的高频词(此儿深中夙敏、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④表人物品行的高频词(混风格高峻):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⑤表死亡的高频词(元嘉四年卒、东乡君薨、十年,卒):(驾)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总之,只要我们能掌握传记类文言文速读的方法和技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迁移所学,解决新学,文言文阅读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取得好成绩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参考文献:
[1]班文冲.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中国知网,2015.03.
[2]黄菲.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技巧探索[J].中国知网,2014年第2期.
[3]丁晓梅.快速、准确解答文言传记的“五个必须”[J].中国知网,2013.10:51.
[4]冯永平.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J].新课程百花园地,2015.2:209.
【关键词】 传记类文言文;扫读;迁移
高考中,语文科时间短、内容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力争取得最好的成绩,就要讲究答题的技巧和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快速地读懂传记类文言文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学生解答此类题型。
近十年来,人物传记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主流。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物传记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品行具有典型性,选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高考出题频率最高为《唐书》《宋书》《明史》,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此外,选择人物传记体裁也符合考试大纲中“浅易”的原则。所以,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一直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对象。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取《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清官廉吏,身上往往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格的魅力。
但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虽然花费时间精力较多,却收效甚微,在应试中仍存在字词理解有障碍,分不清断句、断层关系等问题。以下将从吸收、迁移、推测、列表和识记五个方面探讨快速读懂传记类文言文的技巧和策略。
一、扫读
1.未看原文,先看选文出处,这样可以总部把握时代背景。
2.再看试题文化常识题和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题,这两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课文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通过扫读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谢弘微曾过继给从叔谢峻,也受谢混赏识,弘微自谢混去世以后掌管产业,管理有方。弘微事兄如父,兄死,他哀戚过礼等课文内容。
3.最后看主人公的谥号。通过谥号便于后人从谥号大体了解某位大臣曾经的成就和贡献啊。为了区分“文臣武将”,文臣皆用带“文”字头谥号,武将皆用“武”字头和“忠”字头谥号。例如见到某某谥号是“文正”,就知道某某是一位文臣,且成就十分突出,在同时代首屈一指;某某谥号是“忠武”,就知道其是一位武将,且贡献巨大。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谥“文正”),“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二、迁移
“字字疏通,句句落实”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从“字”入手,理清每个字词的意思,为理解句子先扫清障碍,然后过渡到篇章的理解是保证能读懂的基础。
1.迁移课内文言文知识。传记类文言文虽然考的是课外古文,但遵循课内知识课外考的原则,文言实词多数属于考试大纲规定的120 个重点实词范围。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务必要好好落实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如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的“从叔”(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如何理解?我们可以迁移到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其中的“从弟”表示“堂弟”,则“从叔”就不难解为“堂叔”了;又如“事”(事继亲之党)可以迁移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事”,解为“侍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迁移课外知识。针对重点字词的意义理解,考生可以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大部分成语均保留了古义。因此,考生可以利用现代汉语或成语,帮助理解文言文词汇中的意义。比如,“深中夙敏”的“夙”解释为“早”,与“夙兴夜寐”的“夙”同义;“仓廪充盈”与“仓廪实而知礼节”中的“仓廪”同义,解释为“粮仓”。
三、推测
在文言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生词、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情况,考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影响了考生的答题效率。基于此,我们要根据词句出现的上下语句环境和文章内容大胆推测它的含义和用法。
1.从句子成分结构中推测。如“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中的“言论”,在此句中应该名词活用做动词,解为“言及别人”。
2.从上下文语境中推测。如“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根据上文信息提示,他却只继承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据此推测“关豫”解释为“关心、过问”,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又如“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根据上文意思: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相反,所以“臧否”解释为“评议他人是非”。
3.从常识或相关信息中推测。如“亲戚争财,为鄙之甚。”根据常理: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鄙”应该解为“鄙贱之事”。
四、列表
传记类文言文写人叙事有序可循,一般都会遵循一个基本顺序:姓名、字号→朝代、籍贯→官职、变动→主要事件、政绩成就→品格特点、死后受封等。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而且可以从人物、官职、事件、品格等四方面列出表格来梳理原文。人物方面,主要是看传记人物为谁,属哪一个朝代,涉及哪些人;官职方面,要搞清楚他任何职,几度升黜;事件方面,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品格方面,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重在表现他们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关爱百姓、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的优秀品质……一言以蔽之,传主身上往往闪烁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格的魅力,传达着正能量,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下面以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为例,通过列表厘清人物情况: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分条列出表格,就可以分清文章层次,条理清晰地把握全文内容了。
五、识记
识记平时学习中遇到的文化常识,高频词等,可以帮助考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与整个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且分布在中学的每篇古文中,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初中起就开始积累相关文化常识。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的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且可带入原文判断正误,考查的是常用的“常识”。
2.高频词。归类积累一些古文常出现的高频词,对扫清阅读障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有涉及下面几类高频词,需要学生平时归类积累:①与皇帝有关的高频词(高祖受命、太祖镇江陵):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②与官职有关的高频词(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弘微为文学、兄曜历御史中丞):征、辟、察、举、拜、召、荐、除、进、称、补、作、为、就、授、封、擢、拔、陟、升、起、迁、转、调、徙、补、改、放、出、出官。③表人物个性的高频词(此儿深中夙敏、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④表人物品行的高频词(混风格高峻):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⑤表死亡的高频词(元嘉四年卒、东乡君薨、十年,卒):(驾)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总之,只要我们能掌握传记类文言文速读的方法和技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迁移所学,解决新学,文言文阅读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取得好成绩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参考文献:
[1]班文冲.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中国知网,2015.03.
[2]黄菲.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技巧探索[J].中国知网,2014年第2期.
[3]丁晓梅.快速、准确解答文言传记的“五个必须”[J].中国知网,2013.10:51.
[4]冯永平.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J].新课程百花园地,2015.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