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马耀红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北大街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种实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教育过程是自我锻炼过程,不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过程,在这种环境下,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身心健康。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
教育改革的进行,对小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的准备以及遵循的原则
1.1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态度进行更改,不可以一味的进行说教,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要用真诚去感动学生,要具备教育小学生的耐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基础的保障。
1.2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心与掌握,还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成绩要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小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要立刻究其原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了解一定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3针对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初成阶段,对事情的判断还是形象思维,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接受需求的,因此要选择学生喜欢且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充分抓住关键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我国,传统小学德育主要是由政治、思想、道德三部分构成,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原有的道德教育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教育部门颁布了全新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规定中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以及职责做了新的界定,要求各小学班主任能够全面做好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并积极协调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工作,做好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2创新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
国家教育发展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能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传统的小学班主任教育方式往往只是限定在说服、强制、引导等方面,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定,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变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使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班主任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2.3全面提升小学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逐步在小学教育中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活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广大小学班主任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有不断丰富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才能确保广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使自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提升广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在教育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课堂在师生沟通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这是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地方,忽视这一教育的良好时段,相当于丢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3.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对某个个体的教育,而是对学生的集体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是改变说教教育,使将教育学与学生有效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只有通过团结协作,将大家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在精心设计的集体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自觉、团结、相互帮助的意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班主任通过集体活动所带有的心理健康因素,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介绍一些常识,并教授学生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训练,在帮助学生排解困难的同时,形成学生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心理状态来决定的,小学生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研究对象,其心理素质还尚未成熟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爱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
教育改革的进行,对小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的准备以及遵循的原则
1.1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态度进行更改,不可以一味的进行说教,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要用真诚去感动学生,要具备教育小学生的耐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基础的保障。
1.2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心与掌握,还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成绩要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小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要立刻究其原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了解一定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3针对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初成阶段,对事情的判断还是形象思维,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接受需求的,因此要选择学生喜欢且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充分抓住关键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我国,传统小学德育主要是由政治、思想、道德三部分构成,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原有的道德教育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教育部门颁布了全新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规定中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以及职责做了新的界定,要求各小学班主任能够全面做好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并积极协调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工作,做好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2创新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
国家教育发展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能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传统的小学班主任教育方式往往只是限定在说服、强制、引导等方面,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定,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变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使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班主任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2.3全面提升小学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已经逐步在小学教育中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活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广大小学班主任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有不断丰富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才能确保广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使自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提升广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在教育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课堂在师生沟通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这是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地方,忽视这一教育的良好时段,相当于丢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
3.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对某个个体的教育,而是对学生的集体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是改变说教教育,使将教育学与学生有效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只有通过团结协作,将大家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在精心设计的集体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自觉、团结、相互帮助的意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班主任通过集体活动所带有的心理健康因素,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介绍一些常识,并教授学生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训练,在帮助学生排解困难的同时,形成学生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心理状态来决定的,小学生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研究对象,其心理素质还尚未成熟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爱军.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