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打造灵动课堂,促进高效教学

【作者】 王 光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课堂,也是灵动课堂。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鲜活、生动、高效,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达到师生共乐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初中化学;激发兴趣;讲究策略;激思启智

  教学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初中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投身于教学改革,让积极、阳光的情感教育贯穿化学课堂教学始终。力求以信任学生为基础、创设自由课堂,敢于以情感投入为纽带、营造和谐课堂,善于以智慧发展为基石、构建灵动课堂,打造以赏识学生为契机、构建活力课堂,积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营造高效课堂。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学习是学生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过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强烈的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最容易接受外界的教育。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中,学习兴趣是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化学科学的魅力。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智慧课堂,魅力化学,方法是关键,效率是真谛。课堂如战场,千变万化,需要我们始终“聚焦智慧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恰当的策略和方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教师只有注重善用智慧才能打造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人们常说:“教师教学要讲究艺术,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新课程理念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在于“新”、“奇”、“趣”、“活”;学生的学在于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取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刚刚涉及化学学科的初中生来说,我们要注重化学学习的教学策略,多措并举地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创设有趣情境,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利用语言艺术等,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趣。例如:在教九年级化学时,每届的“绪言”课我都是这样开始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魔杖,用它碰一下石头,石头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子;用它碰一下小草,小草就变成了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它指一下高山,高山马上变成了平地……其实,这根魔杖就是化学。用化学方法就可以点‘石’成金,把高山变成平地,使小草变成妙药……这段话一下就激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恨不得马上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水为什么可以灭火?……”如此这般激发兴趣,再引入新课知识,当然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支柱。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关键时期。我们只要从化学课的入门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讲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学生就能保持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灵动高效的化学课堂就有了入场券。
  二、与时俱进,少教多学
  高效课堂,需要注重减负增效。如何才能达到“教”的最大化,“学”的最优化。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一反常态地放下老把式的迂腐教学,勇于相信学生,敢于放飞学生思绪。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如何开展教学?教以生为本,学义悟为根。教师的教在于指导,学生的学在于感悟。
  “教”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关键是学,目的是教学生学。只有老师会教,学生才会多学。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效实现增强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寻找学习技巧,走学习捷径,就是少教多学,就是高效课堂。
  首先,要立足教材,把握教材。我们要仔细研究大纲、分析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应用可用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富有创造性地教授化学知识。作为化学学科来讲,要求科学、严肃、严谨和全面具体,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其次,精练教学语言,丰富学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时,教师语言不仅要规范、准确,还要善于帮助学生走捷径。如对于一些零碎的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巧记为:制氧气口诀: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合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集气口诀: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电解水口诀: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化合价口诀: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第三、善教善导,多方引入。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上指导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不但要“教”得好,更要让学生“学”得好。教师要在课前预习、知识总结、学生实验、课外活动等活动中加强学法指导。
  第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学生参差不齐,需要化学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关爱,做好个别辅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初中化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它需要更多的化学教师能够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从而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巧设情境,妙学化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轰轰烈烈,但多数探究性问题要么浅显直白抑制学生探究的兴趣,要么过难缺少化学问题情境,学生无处下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将微观的现象宏观展现,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化学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创设动画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故事情境,能帮助学生化枯燥为有趣;创设多媒体情境,能激思启智,放飞想象;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寓教于乐。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颖,更喜欢探究,化学教师引入情境教学,学生会倍感情趣,容易接受。教学时,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现灵动与高效。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学生讲“水变油”的闹剧。我先提问:水能变成油吗?水能燃烧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故事。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这么一个奇人,他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种神奇的药液滴到水中后,水变成了油,水就像油一样燃烧起来!他以假乱真,迷惑了不少人,许多人认为真的出现了伟大的发明家。接着一些报刊对他大肆吹捧,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单位和企业企图得到他的技术,最后这些企业损失巨大。其实,它是一个伪科学、假技术的大骗局。所谓的“水变油”只是个小戏法,实际上水是不可能变成油的。我顺水推舟,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不可能变成油?等我们学了这节课就自然明白了。学生这时激情高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可想而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打造灵动、智慧、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究教学策略,构建乐学平台,才能使师生的才气、智慧与灵性之花在高效课堂中争奇斗艳。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竭尽全力、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会。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
  [2]于庆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数理化学习.2012;
  [3]谢治芳.浅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 2014(1);
  [4]姚红林.浅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