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说促写 快乐表达
【作者】 施丽茵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尊道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如何快乐“畅所欲言”——“妙笔生花”呢?小学低段如何“心里所想”——“口中所言”——“笔下所书”?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出:借助绘画,以说促写,用信心播撒“画”种,春风“化”雨;依托文本,以说促写,用汗水浇灌“文”本,百“花”盛开;创设情境,以说促写,用智慧耕耘“情”境,春“华”秋实。以说促写,快乐表达。
【关键词】 低年语文;以说促写;快乐表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作为现代人,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说”和“写”的能力。何捷老师的《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作教学“进行时”》一文,也提到了“先口头后书面策略”。
说话就是拿嘴说内心,写文章就是拿笔写内心,先说后写降低表达的难度。如何以说促写提高低段学生的写话水平快乐表达呢?笔者参加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教学模式探索》,进行一番摸索与实践:
一、借助绘画 以说促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儿童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把绘画和说话、写话结合在一起,进行“画-说-写”结合这一形式的训练,充分挖掘画、说、写内容,不断丰富画、说、写形式,调动学生的说话、写话的兴趣。
(一)绘本阅读融入看图写话
绘本,因其画面精美、文字精练,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要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找你要什么呢?(牛奶)你给你老鼠一杯牛奶,它又会找你要什么呢?(吸管)老鼠喝完了牛奶,又找你要什么擦嘴巴呢……”就这样,和孩子兴致盎然地看呀看、猜呀猜、说呀说、绕呀绕……
以画代话。孩子们在看完单幅图、多幅图(绘本也行),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可以绘画表示,把心中所想用笔画下来。
(二)诗配画,本画图
学习古诗,尝试着“诗配画”,流淌诗情画意;采蜜本积累好词佳句、记录所思所想,也可以尝试配上图,自然直观。
用信心播撒“画”种,春风“化”雨。以画促说,以兴趣以先导,有话想说,“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愿于表达。
二、依托文本 以说促写
挖掘文本素材,阅读与写话相伴。学习文本要善于抓空白补白、仿写续写、仿编创编。《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画”的一片主体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画—思—说—写—画”的教学思路予以引领:品赏诗歌后,1.白板练习说:美丽的今天,我画一个红色的圆,那是()(初升的太阳、放飞的气球、好吃的苹果);我画一个(),那是()。你想画什么,那是什么。2.口头创编(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口头创作)3.写画结合,想象练笔(当当小诗人、当当小画家)、赏评结合。孩子们创编出心中的诗歌并配上美丽的彩图: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画一个圆,那是一轮红红的太阳;画一条七彩的曲线,那是彩虹挂在蓝天。画一个长方形,那是一面红色的旗,画上五颗星星,看国旗升起。画一条黄色的圆,那是思念爸爸妈妈的中秋明月,那是中秋圆圆的月饼……
语感是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而写作则是将自己积累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阅读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阅读,课内文本、课外阅读,以积累语言的储备。
用汗水浇灌“文”本,百“花”盛开。以文促说,阅读指路,有话会说,懂得表达。聆听与阅读相随,朗读与演讲相拥,阅读与写话相伴,提高表达能力。
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思维、想象、实践、操作, 从而获取更丰富生动、鲜明深刻的知识。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 善于模仿, 好提问题, 喜爱表达, 思维形象具体, 但表达上容易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1.生活感悟:春天在哪里,孩子们从校园、村庄,从动物、植物、景物,从生活中去寻找春天,处处都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
2.活动体验:拔河、吹泡泡、踩气球、放风筝……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都可以把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放松的心情、亲自的体验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真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3.文本情境体验:《妈妈的爱》是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首儿童叙事抒情诗。
欣赏沙画《母亲》,说说自己的感受。是呀,妈妈的爱是一个微笑,妈妈的爱是一顿大餐,妈妈的爱是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妈妈的爱是诗意浓浓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在字里行间感受妈妈的爱。
师:读读这首诗,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亲爱的妈妈。2: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送我上医院。3:我的妈妈每天煮好吃的给我。4:我想到了妈妈的眼泪。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中的感受,那你想怎样学习这首诗歌?
生1 :我想把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2:我想多读几遍。3: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
鼓励独特感受,寻找成功体验,拓展以下4项自选内容:
1.诵一诵:用心朗诵课文《妈妈的爱》,声情并茂的。2.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3.写一写。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4.做一做。小组讨论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全班交流,然后回家做。
妈妈的爱说不完,道不尽,点点滴滴,渗透在脑海里,化在行动里,用心诉说妈妈的情,用情抒写对妈妈无尽的爱。
用智慧耕耘“情”境,春“华”秋实。孩子有独特的体验,有独特的感受,迫不及待地想诉说、急不可待地想抒发,满腔热情地想书写心中的所思所想,有话乐说,乐于表达,不吐不快。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表明:4~8 岁是儿童智力,创造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趁着这一儿童智力发展最佳期,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出模式是有效:借助绘画,以说促写,用信心播撒“画”种,春风“化”雨;依托文本,以说促写,用汗水浇灌“文”本,百“花”盛开;创设情境,以说促写,用智慧耕耘“情”境,春“华”秋实。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快乐表达。小学低年级依然可以快乐地“畅所欲言”——“妙笔生花”;小学低段依然可以“心里所想”——“口中所言”——“笔下所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
[2][7]叶圣陶.文章例话[M].开明书店出版,1926年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
[4]何捷.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作教学“进行时”[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
[5]李吉林.李吉林与情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教学模式探索”【课题批准号:FJJKXB16-127】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低年语文;以说促写;快乐表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作为现代人,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说”和“写”的能力。何捷老师的《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作教学“进行时”》一文,也提到了“先口头后书面策略”。
说话就是拿嘴说内心,写文章就是拿笔写内心,先说后写降低表达的难度。如何以说促写提高低段学生的写话水平快乐表达呢?笔者参加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教学模式探索》,进行一番摸索与实践:
一、借助绘画 以说促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儿童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把绘画和说话、写话结合在一起,进行“画-说-写”结合这一形式的训练,充分挖掘画、说、写内容,不断丰富画、说、写形式,调动学生的说话、写话的兴趣。
(一)绘本阅读融入看图写话
绘本,因其画面精美、文字精练,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要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找你要什么呢?(牛奶)你给你老鼠一杯牛奶,它又会找你要什么呢?(吸管)老鼠喝完了牛奶,又找你要什么擦嘴巴呢……”就这样,和孩子兴致盎然地看呀看、猜呀猜、说呀说、绕呀绕……
以画代话。孩子们在看完单幅图、多幅图(绘本也行),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可以绘画表示,把心中所想用笔画下来。
(二)诗配画,本画图
学习古诗,尝试着“诗配画”,流淌诗情画意;采蜜本积累好词佳句、记录所思所想,也可以尝试配上图,自然直观。
用信心播撒“画”种,春风“化”雨。以画促说,以兴趣以先导,有话想说,“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愿于表达。
二、依托文本 以说促写
挖掘文本素材,阅读与写话相伴。学习文本要善于抓空白补白、仿写续写、仿编创编。《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画”的一片主体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画—思—说—写—画”的教学思路予以引领:品赏诗歌后,1.白板练习说:美丽的今天,我画一个红色的圆,那是()(初升的太阳、放飞的气球、好吃的苹果);我画一个(),那是()。你想画什么,那是什么。2.口头创编(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口头创作)3.写画结合,想象练笔(当当小诗人、当当小画家)、赏评结合。孩子们创编出心中的诗歌并配上美丽的彩图: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画一个圆,那是一轮红红的太阳;画一条七彩的曲线,那是彩虹挂在蓝天。画一个长方形,那是一面红色的旗,画上五颗星星,看国旗升起。画一条黄色的圆,那是思念爸爸妈妈的中秋明月,那是中秋圆圆的月饼……
语感是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而写作则是将自己积累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阅读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阅读,课内文本、课外阅读,以积累语言的储备。
用汗水浇灌“文”本,百“花”盛开。以文促说,阅读指路,有话会说,懂得表达。聆听与阅读相随,朗读与演讲相拥,阅读与写话相伴,提高表达能力。
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思维、想象、实践、操作, 从而获取更丰富生动、鲜明深刻的知识。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 善于模仿, 好提问题, 喜爱表达, 思维形象具体, 但表达上容易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1.生活感悟:春天在哪里,孩子们从校园、村庄,从动物、植物、景物,从生活中去寻找春天,处处都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
2.活动体验:拔河、吹泡泡、踩气球、放风筝……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都可以把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放松的心情、亲自的体验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真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3.文本情境体验:《妈妈的爱》是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首儿童叙事抒情诗。
欣赏沙画《母亲》,说说自己的感受。是呀,妈妈的爱是一个微笑,妈妈的爱是一顿大餐,妈妈的爱是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妈妈的爱是诗意浓浓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在字里行间感受妈妈的爱。
师:读读这首诗,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亲爱的妈妈。2: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送我上医院。3:我的妈妈每天煮好吃的给我。4:我想到了妈妈的眼泪。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中的感受,那你想怎样学习这首诗歌?
生1 :我想把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2:我想多读几遍。3: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
鼓励独特感受,寻找成功体验,拓展以下4项自选内容:
1.诵一诵:用心朗诵课文《妈妈的爱》,声情并茂的。2.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3.写一写。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4.做一做。小组讨论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全班交流,然后回家做。
妈妈的爱说不完,道不尽,点点滴滴,渗透在脑海里,化在行动里,用心诉说妈妈的情,用情抒写对妈妈无尽的爱。
用智慧耕耘“情”境,春“华”秋实。孩子有独特的体验,有独特的感受,迫不及待地想诉说、急不可待地想抒发,满腔热情地想书写心中的所思所想,有话乐说,乐于表达,不吐不快。
根据目前研究资料表明:4~8 岁是儿童智力,创造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趁着这一儿童智力发展最佳期,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出模式是有效:借助绘画,以说促写,用信心播撒“画”种,春风“化”雨;依托文本,以说促写,用汗水浇灌“文”本,百“花”盛开;创设情境,以说促写,用智慧耕耘“情”境,春“华”秋实。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快乐表达。小学低年级依然可以快乐地“畅所欲言”——“妙笔生花”;小学低段依然可以“心里所想”——“口中所言”——“笔下所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
[2][7]叶圣陶.文章例话[M].开明书店出版,1926年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
[4]何捷.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作教学“进行时”[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
[5]李吉林.李吉林与情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低年级以说促写教学模式探索”【课题批准号:FJJKXB16-127】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