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 彭红梅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小学生入学时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帮他们在纸上描画美丽的图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心疼父母,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等“感恩”的良好品行。近年来,笔者立足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是从新课导入、小组合作交流、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恩教育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小学生入学时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帮他们在纸上描画美丽的图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心疼父母,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等“感恩”的良好品行,无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注重立足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从新课导入、合作交流、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四方面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课导入,激发“感恩”情感
严谨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被认为难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事实证明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师应该抓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和片段,增添一定的感情色彩。譬如在教学生“2+3=?”时,可在黑板上画出五角星,细心地对小学生讲道:“这图形一边有两个角,另一边有三个角,加在一起是多少个角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迅速提出教学问题:“那么,2+3是不是就等于5呢?”学生自然能心领意会。在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从中挖掘深层次的感恩教育内容:“同学们,我们的国旗就叫五星红旗,我们就像五个不同的角,只有团结友爱、紧密结合才能组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新课导入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家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再如教学“平均分”中,我创设春天去郊游的情境,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郊游的目的地到了,请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坐好。玲玲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糖果图片),都有哪些好吃的?玲玲帮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们高兴吗?”学生答:“高兴”。“你们高兴了,可聪聪不高兴了,因为这么多东西它不知道怎么去分。你们能帮帮它吗?”学生答:“能”。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在创设去郊游分食品的情境下,提出帮帮聪聪怎么分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办法分物品,又对他们进行了乐于助人良好品行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培养感恩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师生间的互动外,更应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课堂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应该让彼此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学生间分组合作的机会。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可先将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假设分给对方4块饼干,再各自拿数目不一的道具进行模拟分配。在分配完全后,让各组汇报分配结果,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则剩下1个、2个或3个。这时,教师可提问引导:“会不会出现余4个,或者4个以上的情况?”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就能让学生加深对“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得到体现和巩固,为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成功奠定一定的交际基础。
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发给每组学生(每4人一组)1块小方手帕和一个漂亮的长花边,要求每组学生用小花边围小方手帕,探讨周长的概念。我边巡视边提醒他们不要抢,要懂得谦让。但是在小组代表发言时,有的学生又开始在下边小声说话,我这时及时提醒到:“在同学发言时,其他的同学要静静地听,这是尊重同学的最起码的表现,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各组一一汇报完之后,我又拿出一个茶叶盒,要求学生指出它的边在哪?此时又有学生开始小声嘟囔,我提醒到:“尊重老师的劳动,也体现在好好听老师说话上呀,等老师说完,你再发表意见,好吗?”使学生懂得课上如何尊重同学和老师。
三、课堂练习,强化感恩教育
笔者在“吨的认识”的教学中,电脑出示一辆载重一吨的大卡车,我随即问:“如果超过1吨,会怎样呢?”学生齐答:“会车毁人亡”我马上又出示一副车毁人亡的图片,当学生感到震惊之时立即告诉他们:“回家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家人,开车一定要小心,这也是我们心疼父母、家人的一种表现。
教师在教“加减除除”等计算题目时,要善于将日常生活中买文具、书本、玩具、衣服等消费情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的感恩精神,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理解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
四、课后作业,延伸感恩教育
在学完“8以内的加法“时,老师问: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红红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所以采了鲜花送给妈妈。那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想为自己的妈妈做点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为妈妈画一幅画。我们可以画上太阳、几所小房子、几棵小树、几朵小花,还可以画上几只小鸟,再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们把画送给妈妈,并且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加法来表示一下画中的小树、小鸟、小房子等,妈妈听了一定会特别高兴。咱们今晚回家试一试吧。通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为妈妈画一幅画,并用算式表示小树、小鸟等,在向妈妈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无形当中都在向同学们渗透一种感恩教育,鼓励同学们要爱自己的长辈,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同学们要学会感恩。
学完“多,少,同样多”后,给学生们留的作业是:把今天学的知识耐心地说给爸爸妈妈听,使同学们从小就养成感恩父母,很好的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好习惯。
总之,渗透感恩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不管我们用哪一种方法,只要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将数学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潜移默化,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恩教育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小学生入学时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帮他们在纸上描画美丽的图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心疼父母,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等“感恩”的良好品行,无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注重立足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从新课导入、合作交流、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四方面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课导入,激发“感恩”情感
严谨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被认为难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事实证明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师应该抓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和片段,增添一定的感情色彩。譬如在教学生“2+3=?”时,可在黑板上画出五角星,细心地对小学生讲道:“这图形一边有两个角,另一边有三个角,加在一起是多少个角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迅速提出教学问题:“那么,2+3是不是就等于5呢?”学生自然能心领意会。在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从中挖掘深层次的感恩教育内容:“同学们,我们的国旗就叫五星红旗,我们就像五个不同的角,只有团结友爱、紧密结合才能组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新课导入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家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再如教学“平均分”中,我创设春天去郊游的情境,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郊游的目的地到了,请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坐好。玲玲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糖果图片),都有哪些好吃的?玲玲帮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们高兴吗?”学生答:“高兴”。“你们高兴了,可聪聪不高兴了,因为这么多东西它不知道怎么去分。你们能帮帮它吗?”学生答:“能”。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在创设去郊游分食品的情境下,提出帮帮聪聪怎么分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办法分物品,又对他们进行了乐于助人良好品行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培养感恩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师生间的互动外,更应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课堂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应该让彼此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学生间分组合作的机会。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可先将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假设分给对方4块饼干,再各自拿数目不一的道具进行模拟分配。在分配完全后,让各组汇报分配结果,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则剩下1个、2个或3个。这时,教师可提问引导:“会不会出现余4个,或者4个以上的情况?”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就能让学生加深对“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得到体现和巩固,为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成功奠定一定的交际基础。
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发给每组学生(每4人一组)1块小方手帕和一个漂亮的长花边,要求每组学生用小花边围小方手帕,探讨周长的概念。我边巡视边提醒他们不要抢,要懂得谦让。但是在小组代表发言时,有的学生又开始在下边小声说话,我这时及时提醒到:“在同学发言时,其他的同学要静静地听,这是尊重同学的最起码的表现,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各组一一汇报完之后,我又拿出一个茶叶盒,要求学生指出它的边在哪?此时又有学生开始小声嘟囔,我提醒到:“尊重老师的劳动,也体现在好好听老师说话上呀,等老师说完,你再发表意见,好吗?”使学生懂得课上如何尊重同学和老师。
三、课堂练习,强化感恩教育
笔者在“吨的认识”的教学中,电脑出示一辆载重一吨的大卡车,我随即问:“如果超过1吨,会怎样呢?”学生齐答:“会车毁人亡”我马上又出示一副车毁人亡的图片,当学生感到震惊之时立即告诉他们:“回家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家人,开车一定要小心,这也是我们心疼父母、家人的一种表现。
教师在教“加减除除”等计算题目时,要善于将日常生活中买文具、书本、玩具、衣服等消费情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的感恩精神,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理解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
四、课后作业,延伸感恩教育
在学完“8以内的加法“时,老师问: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红红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所以采了鲜花送给妈妈。那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想为自己的妈妈做点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为妈妈画一幅画。我们可以画上太阳、几所小房子、几棵小树、几朵小花,还可以画上几只小鸟,再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们把画送给妈妈,并且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加法来表示一下画中的小树、小鸟、小房子等,妈妈听了一定会特别高兴。咱们今晚回家试一试吧。通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为妈妈画一幅画,并用算式表示小树、小鸟等,在向妈妈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无形当中都在向同学们渗透一种感恩教育,鼓励同学们要爱自己的长辈,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同学们要学会感恩。
学完“多,少,同样多”后,给学生们留的作业是:把今天学的知识耐心地说给爸爸妈妈听,使同学们从小就养成感恩父母,很好的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好习惯。
总之,渗透感恩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不管我们用哪一种方法,只要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将数学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潜移默化,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