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作者】 李 强

【机构】 山东省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正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必须以历史为依据,以真实历史为大背景,忠于历史,笃行实录。《史记》之所以文学价值极高,是因为,除了坚持实录精神外,它还具有文学著作的特点,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栩栩如生,性格特点鲜明。司马迁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对人物的描写是非常值得揣摩和借鉴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史记》中特色的人物描写,剖析司马迁对人物描写的特点。
  一、《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纪实与形象活现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并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经典的故事情节。想要放大人物性格特征就需要典型情节的渲染烘托,但基于实录,并非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有典型的实录对应。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客观阐述、纪实描写和见微知著等方式完美解决这一矛盾,将《史记》造就成一部通过纪实文学展现鲜明人物性格的优秀文学作品。
  (一)在对历史人物的再认识中,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态度
  1.重温历史,全面认识人物
  真实地反映历史必定建立在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反复斟酌、咀嚼历史,揣摩历史人物,了解人物是司马迁进行一切人物描写、性格揣摩、情景再现的基础,也是司马迁完成《史记》中人物描写的关键。
  司马迁对于历史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在于善于在微小细节中发现人物性格,见微知著,同样,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这一表现手法,利用细节展现鲜明人物性格,是司马迁成功塑造、再现各人物的重要手段。
  2.打破传统思维,客观评价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把握,独立于前人评价,不受前人评价的影响,以历史记载中通过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客观对人物性格进行描述。所谓“不虚美,不隐恶”,说的是在《史记》中,不因为前人对某一位历史人物的夸奖而刻意塑造一位流芳千古的“善人”,不对人物评价进行刻意的夸大,对有缺陷的伟人,不可以隐藏缺陷,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将历史人物最真实最客观最全面的性格写在书中,展示给世人。以历史为依据,在仔细揣摩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深厚的文学功底,再现人物
  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方式以及描写范围是一位纪实学者该有的态度,《史记》刻画人物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司马迁除了具有纪实学者的心性外,还有优秀文学家具备的高超的文学素质,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独特的文学见地,是成功打造《史记》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因素。
  (二)材料的取舍和“互见法”的运用
  《史记》中人物描写值得代代相传的原因是司马迁对材料的合理取舍与“互见法”的成功运用。1.精准的材料取舍
  司马迁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对材料的运用是《史记》成功的关键。作者懂得如何在固有的材料中挑选、取舍,以达到最好的烘托任务性格的效果。描写一个人突出的性格时,并不是将所有材料统统罗列叠加,而是在众多材料中,挑取最能够表现人物此性格的材料,一味罗列反而使文章显得啰嗦,条理不够清晰,难以把握重点,就不能够突出表现人物性格。
  2.“互见法”的成功运用
  何为“互见法”?这在《留侯世家》中也有所体现,“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互见法”是突出历史人物性格特征较为有效的方法,除了避免了叙述上的重复外,对材料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运用“互见法”的文章中,材料的选择都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史记》中最经典的“互见法”的体现莫过于对项羽性格特征的描写。项羽具有双重的人物特点,其一,他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其二,在军事政治上又存在一定的优柔寡断的缺点。司马迁并没有掩盖任何一种特点,却又完全不冲突地表现出两种性格特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体现的是项羽英武的英雄气概和高大的人物形象,对项羽的不足和军事错误基本没有体现,使实录中展现出来的项羽的形象是一贯的、完整的。
  二、司马迁怎样“活现”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历史人物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鲜活的生命,司马迁从未与历史人物交涉,却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性格把握地精准,并且用生动的文字与叙述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优秀的描写手法值得我们深思。
  (一)注重以历史人物始终反映物鲜明个性
  1.以人物经历铺垫人物性格
  司马迁在写作人物传记的时候,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叙述,而是抓住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情,再通过该人物在这件事中的种种活动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性格。其中最经典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渑池会的片段,秦王要求赵王为其奏乐却拒绝为赵王奏乐,以此羞辱赵王。
  2.将人物经历贯穿人物性格描写
  《史记》中人物性格突出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司马迁在各个情景、各个桥段中都注重人物性格的表现,将人物经历全面地贯穿到人物性格中。这种手法类似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无时无刻不在引导读者领会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重视表现人物的历史处境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1.描述历史客观环境,提升人物时代特征
  司马迁在《史记》中注重对历史环境的描写,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人物性格多少是会受到影响的,明确历史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有助于对人物性格的梳理与掌握。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对历史环境的具体描写,交代人物性格形成的大背景,有助于读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使人物性格更明确更生动,同时交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2.凸显历史冲突,展现人物个性
  如果历史环境是前提,那么历史冲突就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人们的观念往往会在面临抉择的时候被放大,司马迁在《史记》中善于凸显历史冲突,以此彰显人物性格。
  (三)见微知著,善于把握性格相似的人物的细微差异
  所谓见微知著,以细微之处的行为举动表现整个历史人物的性格。这要求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极强的敏感度,不放过任何细微的故事情节,并从中探索历史人物隐藏在深处但典型的性格特征。
  1.把握相似人物差异点,凸显人物个性
  见微知著在《史记》中使用的次数颇多,比如《留侯世家》中对张良为圮下老人穿鞋的描述、《李斯列传》中写李斯年少时见厕鼠和仓鼠所属的环境差异而得出环境影响人的哲理。
  2.侧重人物本色描写,彰显人物色彩
  通过对任务本色的具体描写,彰显人物的性格色彩。例如,《上郡遭遇战》等四个典型战例,情节既惊心动魄,描述鲜明生动,表现作者善于通过各具特色的战场描写,多侧重地刻画人物英雄本色和悲剧命运的才能。而在典型战例之间,作者又插叙一些关于李广生平、治军、爱好的奇闻逸事,不仅使人物形象多彩多姿,而且使文章行文张弛交错,富有情致。
  (四)化叙述为描写,使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冲突和故事色彩
  1.构建戏剧性冲突色彩,提升人物形象
  人物展现的最自然最真实的性格是处在极为紧张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司马迁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便使用这种手法,将人物置于紧张的场景中,让其自然展现自己的性格。其中,最典型的是《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章,鸿门宴之时呈现的是楚强汉弱的局势,刘邦项羽相见定不会相安无事。
  2.加深故事感情色彩,“活现”人物
  在客观阐述历史的前提下,注入与人物相关的感情色彩,让生硬的人物形象,瞬间充满活力,以达到“活现”人物的效果。所谓“活现”为让书本中的历史人物具有眼前人一样的特点,能够让读者清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故事中融入感情色彩,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性格表现更鲜明。
  (五)利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提升人物个性
  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掺杂自己对事件的认识与见解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剖析,自然引起读者共鸣,强化人物性格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史记》的写作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记事,司马迁更像是与读者一起回味历史、谈论历史,与读者一起体会历史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乐、成败辛酸。
  1.对人物多元化的描写提升叙述效果
  《史记》中对人物的描写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单纯强调,而是通过多方面的、多元化的描写丰满历史人物的血肉,这一描写特征是历史人物活灵活现的重要原因。
  2.重点性格的突出描写加强议论深度
  对历史人物的揣摩使司马迁更了解各历史人物的性格,在进行写作时有意放大人物的主要性格,做到重点性格重点突出。在进行人物性格描写是,加入一定的观点进行评议,加深读者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提高《史记》中对人物描写的水平。
  (六)利用强烈的感情色彩提升人物鲜明个性
  1.大量运用感情色彩浓郁的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是助词的一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大量语气助词的使用使感情表达更加充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运用传文的“论赞”抒发感情 
  论赞,作史者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中国古代史书的论赞标题多不一致,但意义相同。后人有在小说和读书随笔中以“论赞”形式发表议论。许多论赞成为后人研究作者史学思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
  三、《史记》中人物描写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史记》是我国文学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传体通史,在客观反应历史的同时,精准定位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每个历史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史记》之前,并不乏人物传记和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但是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如《史记》一般,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史记》中,司马迁用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文学素养,突破固定思维,将历史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饱满鲜活,打开了人物描写新方式的先河,是文学史上人物描写方式的开创者。《史记》中人物的描写方式对后来文学爱好者的影响深远,为后人人物性格的描写提供大量的学习方法,是人物描写方法发展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