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论我国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策略
【作者】 李义大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正文】 【摘 要】 人生规划教育是普通中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帮助中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面对的现实问题,摆正人生位置,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积极主动的为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今天的中学生,都生活在社会高度重视、家庭无比关爱的环境中。与父辈相比,情感更丰富,知识更宽泛,生活和学习条件更优越,这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过于依赖和强调自我,任性固执,学业不精,意志薄弱,尤其是普遍胸无大志,很少为将来着想。因此学校要帮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积极主动的为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教育
科学的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学阶段是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存、安全、归属感与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归结起来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对这些不同层次需求的追逐与获取的过程,贯穿了人的整个生涯。要想达成理想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中学生是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生涯规划观念树立的最好时期。我们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帕的生涯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中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人正在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因此,做好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开展教育。开设人生规划课程。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生规划的方法,学校要由专职教师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人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人生规划课程》的开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活动,以研究性学习、参观、社会服务、担任志愿者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了解职业特点与当前就业形势。也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职业指导。同时对在升学方向,选择职业愿景等方面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开展人生规划的专题教育。人生规划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计划的行动与落实。为了保证学生行动计划的实施,首先,学校要举办一些有关人生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主要应包括中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初(高)中毕业生的高中(大学)发展规划、人生理想规划等内容。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研讨人生观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革命烈士人生观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专题研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始终保持学生自信、进取、探索的精神。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素养,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例如,物理教师在讲牛顿定律时就可以在介绍牛顿的生平时渗透人生观教育。牛顿的前半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的后半生却花了整整25年时间去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人生规划主旨就是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初中学业并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人生发展规划,走好人生每一步,树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家庭情况及个人的兴趣、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职业方向。初中生大都是90后,是花季的年龄,十年、十五年后,他们将是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祖国的成长;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但现实的窘境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确立人生发展目标、选择职业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教育,以此减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自愿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并正确选择就读的学校类别。
五、对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教育和对家长培训相结合,校内任课教师授课与职业学校教师授课相结合,通过对初中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使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比例更加合理。如此,使初中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培养学生对人生规划的主控力及学习作决定的方法。让他们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作出最适合自己决定的方法。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把生涯规划课程前置到中学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它符合中学生年龄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够促进中学生未来科学发展,让中学生及早树立职业意识、前途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建设国家、发展自我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进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生涯规划教育必将在我国的中学校园开满芳香的鲜花,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郭莲花.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 2014(12):92-95.
[2]李宏图.关于大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纵向一体化设计的思考[J].华章 .2012(3).
【关键词】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教育
科学的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学阶段是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存、安全、归属感与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归结起来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对这些不同层次需求的追逐与获取的过程,贯穿了人的整个生涯。要想达成理想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中学生是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生涯规划观念树立的最好时期。我们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帕的生涯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中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人正在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因此,做好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开展教育。开设人生规划课程。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生规划的方法,学校要由专职教师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人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人生规划课程》的开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活动,以研究性学习、参观、社会服务、担任志愿者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了解职业特点与当前就业形势。也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职业指导。同时对在升学方向,选择职业愿景等方面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开展人生规划的专题教育。人生规划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计划的行动与落实。为了保证学生行动计划的实施,首先,学校要举办一些有关人生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主要应包括中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初(高)中毕业生的高中(大学)发展规划、人生理想规划等内容。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研讨人生观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革命烈士人生观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专题研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始终保持学生自信、进取、探索的精神。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素养,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例如,物理教师在讲牛顿定律时就可以在介绍牛顿的生平时渗透人生观教育。牛顿的前半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的后半生却花了整整25年时间去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人生规划主旨就是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初中学业并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人生发展规划,走好人生每一步,树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家庭情况及个人的兴趣、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职业方向。初中生大都是90后,是花季的年龄,十年、十五年后,他们将是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祖国的成长;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但现实的窘境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确立人生发展目标、选择职业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教育,以此减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自愿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并正确选择就读的学校类别。
五、对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教育和对家长培训相结合,校内任课教师授课与职业学校教师授课相结合,通过对初中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使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比例更加合理。如此,使初中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培养学生对人生规划的主控力及学习作决定的方法。让他们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作出最适合自己决定的方法。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把生涯规划课程前置到中学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它符合中学生年龄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够促进中学生未来科学发展,让中学生及早树立职业意识、前途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建设国家、发展自我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进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生涯规划教育必将在我国的中学校园开满芳香的鲜花,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郭莲花.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 2014(12):92-95.
[2]李宏图.关于大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纵向一体化设计的思考[J].华章 .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