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插图“四法”
【作者】 孙本云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插图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之后,很多老师忽视了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造成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的浪费。本文从教学中利用插图帮助理解,背诵课文,培养说写等方面谈有效利用插图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有效利用;策略
插图是指插附在教材文字中间,或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或是教材知识内容本身的一部分,或用以帮助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插图的引入,不仅“亮化”了教材的形式,而且还活化了教材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其使用功能。现行小学学语文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每篇课文均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并且增加了插图的数量、改变了插图的形式、丰富了插图的内容、密切了插图与文字的关系。这些插图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新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给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新教材显得更加图文并茂、富有生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不但能图文结合理解好课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赢。为此,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插图的四种方法。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均配有英雄人物壮烈牺牲时的插图,借助这些插图组织学生说话,同时借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英雄的神、动作,想象英雄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踊跃发言,谈出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受到的深刻教育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借助插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写作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1.巧用插图进行续写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在文章结尾出现,文章中没有描写,给学生留有悬念,耐人寻味。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如,学习《穷人》一文,在文章的结尾有一幅插图,文中没有进行描述。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渔夫、桑娜的外貌、神态、动作、表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渔夫掀开帐子后发生的事情,并进行了口头交流。学生畅说欲言,想象丰富,激情高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续写。学生跃跃欲试,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续写。学生一交流,个个写得合情合理,对话符合人物身份特点,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内容充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2.巧用插图进行仿写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作者没有进行描写,文中用省略号省去了。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有两幅狮子神态的插图没有进行描写。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中狮子的神态,并让学生仔细斟酌文中是如何描写其它狮子的。然后我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其它狮子的写法,展开想象把这两只狮子的特点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描写文中这两只狮子特点的小短文。学生把两只狮子写得各有千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3.巧用插图进行改写。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对学生理解古诗起了很好的作用。其实,这些插图如果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巧用插图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这样不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细细观察文中插图,想象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李白与汪伦告别的记叙文。学生把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写得非常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学生不但理解了古诗,而且挖掘了古诗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借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文章内容最精彩之处的画面再现。语文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图文结合,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第一幅长城远景插图。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这幅图与课文哪一段相符。学生很快找到与课文第一段相符。最后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学生从插图中直观形象地弄清楚了长城的特点——像条长龙。我让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第二段。学生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顺利地弄清了长城整体构造的特点——高大坚固。长城的各部分的构造是教学的难点,我再次引领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清了垛口、射口、瞭望口和城台,并让学生读课文画出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学生图文结合,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借用插图帮助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写得非常精彩,需要背诵或复述,不少学生感到望而生畏。一篇较长的文章,学生单凭机械地死记硬背是很枯燥乏味的。我在让学生背诵这些课文时,就借用插图激发兴趣,看插图背诵课文。学生既背诵的快,又记得牢。如在背诵《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幻灯片投放在大屏幕上,学生看着图片试背,学生很快就背了下来,背地声情并茂。在复述《小英雄雨来》这篇中篇小说时,我把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连续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片复述。看着图片学生流畅地把六部分复述下来。故事情节完整,感情充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有效利用;策略
插图是指插附在教材文字中间,或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或是教材知识内容本身的一部分,或用以帮助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插图的引入,不仅“亮化”了教材的形式,而且还活化了教材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其使用功能。现行小学学语文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每篇课文均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并且增加了插图的数量、改变了插图的形式、丰富了插图的内容、密切了插图与文字的关系。这些插图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新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给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新教材显得更加图文并茂、富有生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不但能图文结合理解好课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赢。为此,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插图的四种方法。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均配有英雄人物壮烈牺牲时的插图,借助这些插图组织学生说话,同时借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英雄的神、动作,想象英雄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踊跃发言,谈出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受到的深刻教育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借助插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写作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1.巧用插图进行续写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在文章结尾出现,文章中没有描写,给学生留有悬念,耐人寻味。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如,学习《穷人》一文,在文章的结尾有一幅插图,文中没有进行描述。我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渔夫、桑娜的外貌、神态、动作、表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渔夫掀开帐子后发生的事情,并进行了口头交流。学生畅说欲言,想象丰富,激情高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续写。学生跃跃欲试,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续写。学生一交流,个个写得合情合理,对话符合人物身份特点,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内容充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
2.巧用插图进行仿写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作者没有进行描写,文中用省略号省去了。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有两幅狮子神态的插图没有进行描写。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中狮子的神态,并让学生仔细斟酌文中是如何描写其它狮子的。然后我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其它狮子的写法,展开想象把这两只狮子的特点写出来。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描写文中这两只狮子特点的小短文。学生把两只狮子写得各有千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3.巧用插图进行改写。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对学生理解古诗起了很好的作用。其实,这些插图如果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巧用插图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这样不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细细观察文中插图,想象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李白与汪伦告别的记叙文。学生把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写得非常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学生不但理解了古诗,而且挖掘了古诗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借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文章内容最精彩之处的画面再现。语文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图文结合,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第一幅长城远景插图。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这幅图与课文哪一段相符。学生很快找到与课文第一段相符。最后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学生从插图中直观形象地弄清楚了长城的特点——像条长龙。我让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第二段。学生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顺利地弄清了长城整体构造的特点——高大坚固。长城的各部分的构造是教学的难点,我再次引领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清了垛口、射口、瞭望口和城台,并让学生读课文画出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学生图文结合,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借用插图帮助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写得非常精彩,需要背诵或复述,不少学生感到望而生畏。一篇较长的文章,学生单凭机械地死记硬背是很枯燥乏味的。我在让学生背诵这些课文时,就借用插图激发兴趣,看插图背诵课文。学生既背诵的快,又记得牢。如在背诵《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幻灯片投放在大屏幕上,学生看着图片试背,学生很快就背了下来,背地声情并茂。在复述《小英雄雨来》这篇中篇小说时,我把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连续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片复述。看着图片学生流畅地把六部分复述下来。故事情节完整,感情充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