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作者】 葛顺珍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目标;评价;激励
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意在着力构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构建“将兵互动、兵兵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让学生扮演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演员活动起来,舞台才具有渲染力和生命力。在化学课堂,教师是导演,导演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依据学科特征,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一、引入化学实验,给课堂增添活力
就化学课程而言,以实验为基础,不少化学概念与规律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得以理解与深化。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首先,巧用演示实验,营造神秘、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操作指导、思维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发掘化学规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秘欲望。而后呈现可乐汽水,提问引思:可乐中出现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学生猜想假设,不少学生会想到是二氧化碳,再讨论交流,说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选取有关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继续诱导,进入后续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问:①可乐中有二氧化碳,那怎样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呢?小组合作,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再组际互相交流,陈述设计思路与实验步骤,师生共同完善改进,明确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引导学生说说判断依据,猜想新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前,教师演示在石蕊试纸上滴加盐酸溶液,引思:碳酸也可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碳酸饮料”中是否存在碳酸,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同学们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推测:之前获取的液体中有碳酸、水、二氧化碳,那么是哪种物质让石蕊变色了呢?讨论分析,明确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可吸引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而通过学生实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有关的生活实例。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引入情境:现在有些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从事诈骗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你们是否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探究欲望。或者引入趣味故事、传说,给课堂润色。如醋的制取传说:古时候,醋称作苦酒或醯酢,相传杜康之子黑塔有家糟坊,引江水汇酒糟,时值暑伏,他渐入梦境,醒后根据梦中所记载,二十一天后揭盖后清香扑鼻,酸中带甜,于是用二十一日加个酉字来命名这一酸水,这便是醋的来历。
二、运用电教手段,给课堂增趣味
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现代化电教手段,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被广泛运用于各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增添趣味。第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自然导入。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借助多媒体巧设学习情境:播放“用灭火器灭火”与“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录像,提问学生灭火器、人工降雨运用了哪些物质?自然导入,板书课题。继续诱导: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的0.003%,是否会减少?过多会怎样?让学生观看课件:科学家二十年后地球环境的预言,受到震惊,对CO2的性质及其环境的影响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本课有较多的学习内容,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等,教师如果只是一一列举,整个课堂会显得呆板沉闷,而播放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动画,可快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探究欲望)。第二,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第三,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有多中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个别辅导,这就打破了时空局限,强化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当然,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实物、仪器等教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融合,有新颖、美观、合理的板书,有生动趣味的多媒体课件,有诙谐幽默的语言等,从而以强化教学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取、理解、应用知识。所以说,课堂主角学生。学生不积极参与的课堂,不可能有高质高效。课堂上只有不断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利用小魔术、打油诗、谜语、游戏等来与学生互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实验、协助实验、参与实验,一起经历成败、共同感受喜悦。如在里利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探讨实验步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让学生们感受愉悦和刺激。当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套能随意控制反应的进行与结束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并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分享、互助等。课堂上,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让课堂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非常好奇。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同时,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实验结束,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缺少兴趣的课堂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兴趣,延伸兴趣。
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在教学中,要尊重、信任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慧.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 2011(06)
[2]董红.浅谈化学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06)
[3]张兴业.运用情感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效果[J].中国冶金教育. 2007(03)
[4]陆小玲.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目标;评价;激励
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意在着力构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构建“将兵互动、兵兵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让学生扮演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演员活动起来,舞台才具有渲染力和生命力。在化学课堂,教师是导演,导演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依据学科特征,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一、引入化学实验,给课堂增添活力
就化学课程而言,以实验为基础,不少化学概念与规律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得以理解与深化。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首先,巧用演示实验,营造神秘、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操作指导、思维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发掘化学规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秘欲望。而后呈现可乐汽水,提问引思:可乐中出现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学生猜想假设,不少学生会想到是二氧化碳,再讨论交流,说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选取有关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继续诱导,进入后续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问:①可乐中有二氧化碳,那怎样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呢?小组合作,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再组际互相交流,陈述设计思路与实验步骤,师生共同完善改进,明确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引导学生说说判断依据,猜想新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前,教师演示在石蕊试纸上滴加盐酸溶液,引思:碳酸也可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碳酸饮料”中是否存在碳酸,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同学们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推测:之前获取的液体中有碳酸、水、二氧化碳,那么是哪种物质让石蕊变色了呢?讨论分析,明确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可吸引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而通过学生实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有关的生活实例。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引入情境:现在有些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从事诈骗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你们是否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探究欲望。或者引入趣味故事、传说,给课堂润色。如醋的制取传说:古时候,醋称作苦酒或醯酢,相传杜康之子黑塔有家糟坊,引江水汇酒糟,时值暑伏,他渐入梦境,醒后根据梦中所记载,二十一天后揭盖后清香扑鼻,酸中带甜,于是用二十一日加个酉字来命名这一酸水,这便是醋的来历。
二、运用电教手段,给课堂增趣味
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现代化电教手段,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被广泛运用于各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增添趣味。第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自然导入。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借助多媒体巧设学习情境:播放“用灭火器灭火”与“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录像,提问学生灭火器、人工降雨运用了哪些物质?自然导入,板书课题。继续诱导: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的0.003%,是否会减少?过多会怎样?让学生观看课件:科学家二十年后地球环境的预言,受到震惊,对CO2的性质及其环境的影响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本课有较多的学习内容,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等,教师如果只是一一列举,整个课堂会显得呆板沉闷,而播放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动画,可快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探究欲望)。第二,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第三,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有多中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个别辅导,这就打破了时空局限,强化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当然,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实物、仪器等教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融合,有新颖、美观、合理的板书,有生动趣味的多媒体课件,有诙谐幽默的语言等,从而以强化教学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取、理解、应用知识。所以说,课堂主角学生。学生不积极参与的课堂,不可能有高质高效。课堂上只有不断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利用小魔术、打油诗、谜语、游戏等来与学生互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实验、协助实验、参与实验,一起经历成败、共同感受喜悦。如在里利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探讨实验步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让学生们感受愉悦和刺激。当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套能随意控制反应的进行与结束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并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分享、互助等。课堂上,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让课堂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非常好奇。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同时,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实验结束,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缺少兴趣的课堂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兴趣,延伸兴趣。
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在教学中,要尊重、信任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慧.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 2011(06)
[2]董红.浅谈化学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06)
[3]张兴业.运用情感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效果[J].中国冶金教育. 2007(03)
[4]陆小玲.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