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数学作业可爱起来

【作者】 史建平

【机构】 湖南省永兴县马田镇中心学校



【正文】  一份好的数学作业,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那么,如何设计好学生数学的课后作业呢?
  一、作业内容的多样化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以让学生形成技能为目标,同时还要将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内容的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如,“乘法的分配律”这一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化,设计出各种各样学生容易解决的作业:
  1.在空格内填上数字:
  24×(35+67)=24×□+□×24
  56×32+56×24=56×(□+□)
  这样的设计灵活多样,比简单的数学计算更有意义,在巩固所学知识时,又得到了合理运用。
  2.连一连:
  32×(27+49) 27×100
  89×15+72×89 47×86-47×45
  27×45+27×55 89×(15+72)
  47×(86-45) 32×27+32×49
  将连线题灵活运用到数学作业设计中来,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找到两边一样的算式,这样的设计,是孩子们乐于接受、更愿意实践的。
  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爱上数学,更喜欢学习,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真做题,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中,品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文字的魅力。同时,多练的目的是为了熟能生巧,也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二、作业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的学习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只知道一味关注课本,脱离实际生活,那他们的学习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联系生活,这样学生学起来既带劲又有味,那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生活教育,这样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文科教学,对于理科同样适用。因此,教师要将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作业的设计、内容的多样化,融入丰富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自身的能力。但应注意,应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设计切实可行、体现生活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隐藏在生活中,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他们认真学数学,学好数学,不再感到数学学习的困难,体会到数学带给自己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
  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之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小明有一张200米长的床,6点30分,他穿好衣服,下床来到卫生间,倒满一杯水,左手拿起15分米长的牙刷,右手拿着水杯,开始刷牙。刷完牙,小明又急急忙忙地洗脸和吃早饭,生怕自己上学迟到。在路上,风很大,刮断了一棵高2厘米的树,小明拿来一根3厘米长的绳子,重新把这棵树固定好。你可知道上面的长度单位与数字是否匹配?如果是错误的,请改正。长度单位,教过的老师都知道,枯燥无味,学生不容易掌握,但通过这样的设计,把它变为生活化、趣味性的数学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兴味盎然。
  “简单的统计”学完后,教师进行全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十字路口车辆通过情况”调查和研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让有不同水平和个性的学生自主选择调查的内容,或者是数一数通过车辆的数量,或者是记录,或者是制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他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锻炼自己,让自己学到课本外的新知识。
  三、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不同阶层的内容,同时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尽量采用有趣的素材,使数学学习更快乐,更有效。作业的内容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设计有趣的作业,不仅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学完“等于5的加法”这一课后,我这样来设计作业: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看了这张图片,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1:看到这张图片,我发现小猴原来有4个大西瓜,又拿来了1个,现在一共有5个西瓜,所以4+1=5。
  生2:由图片,我想到了小猴原来有4个大西瓜,由于很乖,别人又送给了它一个大西瓜,现在小猴一共有5个西瓜,即4+1=5。
  生3:小猴原来有4个大西瓜,由于家里面来了客人,又到街上买来了一个大西瓜,现在小猴一共有5个西瓜,即4+1=5。
  这种趣味性的作业,学生既能得出正确结果,又容易理清思路,还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质量较高。
  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班级物品交易会。在举办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过来,将价格写好后贴在上面,并准备好教学用的纸质人民币。交易会开始后,学生立刻开始购物,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做一次购物者和售货员。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积极参加,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着购物者和售货员讨价还价,正确计算出所买和所卖玩具的价格,同时也学会了付钱和找零,最后买到自己心仪的玩具。教师设计如此作业,将人民币的教学融入买东西的生活,充分将数学联系实际,既增强了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一举两得。
  所以,教师要运用新理念有条不紊地设计好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成长的乐趣,点燃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