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作者】 黄荣慧

【机构】 广西平果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取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新一轮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鉴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我校数学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及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年级;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中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低年级的学生好奇、活泼,好表现,正处于对知识的吸取阶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学习能力和方法都十分有限,单独的探究会使学生感到吃力,甚至因为探究不出结果而放弃学习。大家合作学习,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还能真正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7、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好动是他们的共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通过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而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们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目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小组可以共同来完成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不仅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还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指的是学生之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要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本组员的意见或评价及其其他组员的意见或见解,以博采众长,更好的总结出问题的结果。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经常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学生喜欢的小红花或笑脸以示奖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把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合作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独立思考的时间。既然是合作学习讨论的内容,那学生对这个内容就有不同的看法和歧义,或个人探究有困难。学生年幼,思考问题的时间肯定要比成年人长,且思考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在小组讨论前,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下转第68页)(上接第69页)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2).参与讨论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讨论未能深入,教师就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4﹚教师要适当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学习要与其他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要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年龄小,语言表达不完整等等。怎样才能很好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有待我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经验的不断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