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作者】 黄晋明

【机构】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微课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新兴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时代发展的技术产物,对于促进现代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微课技术有着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悠远历史年代的真实历史内容,对课文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微课还有着随时下载、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使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微课的利用方法,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微课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思考,旨在促进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革新,在实际课堂中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微课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强大的技术功能,其所具有的视频、图片演示、音频及文字演示等多种强大的视觉听觉功能使学习增加了许多新的特点及优势,使传统的文字学习变为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态的演示学习,微课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把自己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短小精悍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讲述,因此有很大的自主空间,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微课中学生与教师是一对一的交互,这种学习的感觉是大课当中难以实现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并且对于学生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微课反复观摩理解,解决了课堂上照顾不了的学生。在微课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课教学时,学生可以自己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适合学生自身条件,减少了时间浪费,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个体专长的发展。如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使学生更深刻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使用了请学生分组给近代历史人物写颁奖词和制作奖杯的方法。先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的制作工具纸张、颜料等分发。学生自己讨论选择人物,并进行分工,文学功底好的写颁奖词,美术工艺好的制作奖杯,最后是上台念颁奖词。学生特别感兴趣。这一过程我就用pad录了下来。实践证明,利用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课上,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历史文物、古迹、生产工具等无法亲临现场观看,而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模糊,学生了然无趣,微课在这方面把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图片结合,学生有更直接的视觉感受,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传统课堂中,历史教师只注重讲解知识课后背诵,比如讲到中国朝代的更替,大多数老师按时间线索讲解,可学生却模糊不清,而把中国历史疆域做成微课按照朝代的更替播放出来,学生印象会更加直观,学习气氛更加高涨。
  三、微课视频导入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动力。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在开始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慢慢进入教学情境。如学习《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时,在正式进入教学前,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采,体会人文主义的内涵,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的角色。历史和其他学科有着非常重大的区别,就是历史都是讲述的已经过去的历史事实,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学习课本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而微课的出现,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事先寻找出来,下载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等,制成相应的微课课件,在课堂上恰当时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课件后,对所学历史内容能够有一个很强的时空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来感受当年的历史内容。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历史,记住历史内容。如学习太平天国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根据《太平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制作的微课,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年代所发生的真实的历史故事,了解当年的太平起义是为何发生的。又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发掘丰富的抗日电影及电视剧的题材,让学生通过微课展示出来的真实历史画面了解历史,通过真实的画面感受历史,增强是非识别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维持和保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打下稳固的思想基础。
  四、利用微课开展重点及难点学习。历史学科有着较多的历史事件,记忆起来十分复杂。但是,在历史学习中总会有一些重点事件及内容需要进行深刻的学习,这些重点事件就是学习重点,将这些重点事件连接起来就可以基本掌握整个历史过程的梗概。因此在微课教学中,利用微课把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制作成课件,进行重点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讲授《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自主提出问题。我制作了一张课堂学生问题反馈表,包括课前问题:看不懂的、不理解的概念,原因等;预习后仍未解决的;上课后仍未听懂的这几个部分。预习后搜集的学生的问题有:新文化运动在反对谁?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怎么做的?对大家有什么好处?等等。由此,我确定了微课内容: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和发展史实。这些内容比较基础,而且连续,通过微课展示出来画面感强。看完微课绝大多数学生的疑问都可以解决了。我用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自学的效果(都是较为基础的题目),90%的学生可以回答正确。对于民主与科学的内涵这些意义较有深度的问题,放入探究环节中。这部分微课我先制作PPT,再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屏,教师不出镜。高中历史教材中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有些内容过于简单,但是在考试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寻找方法帮助突破,微课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如讲到《重庆谈判》时,必修一教材只是简单描述为“经过40多天的商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如果教师运用微课补充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重庆谈判的真实情况,那么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对策。
  五、运用微课传授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成绩不能光靠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传授一些高效学习方法。运用微课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突破重难点,而且可以向学生传授历史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如在《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课中,课标要求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直接归纳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不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就很难掌握。但是,我们历史教师运用微课技术,制作相关的视频、通过相关的历史史事来帮助学生总结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和运用该知识,也加深了对君主专制的理解。
  六、网上微课资源缺乏,微课教学任重道远。一个优秀的微课既要追求好的开始,还要讲究精彩的结尾。结尾部分将所学知识做一小结,可以简明扼要地列成提纲进行总结归纳,促成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微课最后的小结要做到重点突出、语言精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完整的感受。目前现成的微课不多,即便网上有形式多样的微课,但能够直接利用的也微乎其微。对于实际教学来讲,微课是用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而网上的微课是为了比赛而作,大多数是“花架子”,没有针对性,存在以下严重问题:1.一片假象,集中表现为假教学、假探究。现在看到的好多微课在规定的5-10分钟内主要是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美其名曰合作探究,表面上显示出异常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十分有限,在探究中没有展示出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语言也特别缺乏严谨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2.多数微课都缺少一个周密而完整的总结。恰恰这给那些应用微课来自主学习的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性。3.一些微课只是把整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地压缩,并在录制过程中显得手忙脚乱:一时拍摄课件,一时又拍摄教师,一时再去拍摄学生,表现出没有一个重点或是主次,让自学者“一头雾水”,根本就不明白是要看学生上课还是要听老师的讲课。
  在使用过程中网上搜索到的高中历史的微课不多,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虽然,微课是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但要想制作一个完美的微课实属不易,大致必须要经过“选取所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方案—录制、编辑”等环节,需要的时间为几天到十几天。这样看来,一线教师自己制作微课,还要保质保量,那必须付出精心的劳动。
  总之,微课的诸多应用优势及特点,使得原有的课堂教学更具魅力。微课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整个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来龙去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微课走进课堂,真正为课堂服务,相信微课会给教育带来春天,会给历史学科教学带来新的变革。让我们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陈祥龙.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道”与“器”——兼谈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39(6).
  [2]赵世瑜、刘北成主编.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2015年第3版.
  [3]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4月第1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4月第1版.
  [5]李海宇.《微课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初探》.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