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 李京京

【机构】 新疆巴州实验幼儿园



【正文】  在信息如潮,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竞争与挑战,主动创造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遇,因此,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少年儿童们来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是相信自己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研究表明:4--5岁幼儿时期是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即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期。从幼儿时起步培养自信心,给幼儿从小播下自信心的种子,是形成其健康人格的关键。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羞于交往,怯于表达,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则其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发展就会缓慢,并且容易形成胆小,懦弱,依赖性强,优柔寡断等性格特点;相反,一个幼儿如果具有自信心,就会有安全感,独立感,价值感,成就感,较高的自我接受度以及良好的判断力,就什么事情敢于尝试,积极参与各方面发展就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乐观,勇敢,合群和独立等性格特征。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能力,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可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老师的话是圣旨”经常听到家长说这话。是呀,那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老师的态度,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老师,我们应为孩子创设有助于形成自信的环境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个童心,掌握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孩子并让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自己。对于一些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小朋友,切不可用“你真笨,这么简单都不会,长大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来否定孩子,伤害孩子。要多一份关心,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充满信心。十个手指还有长有短呢?何况他们还是个孩子,要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树立信心。对于一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好心做错事。作为教师切不可随意加以指责,批评,而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鼓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
  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因为有希望,困难中的人们才会顽强地活下去,因为有希望,人们才会面对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正如希望小学中的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表扬,要知道老师对小朋友的赞扬,将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和成长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批评,就会产生自暴自弃,因此,老师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要用“放大镜”来给孩子找优点,用扩音器给孩子积极批价。让每位孩子带着满足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1.过于照顾,过度保护
  著名的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指出---成人的过分呵护是造成幼儿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然而,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却在无意中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剥夺了孩子发挥潜能的权利。父母看似围着孩子转,事实是孩子围着家长的意识转;家长干涉孩子的决定:“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对,应该这样做,不应该是那样做”等,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滋长的不是自信心,而是对家长的依赖和对自己的怀疑。家长应尽力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就如:孩子想练习剪纸,想做个小制作时,家长要积极配合,不要阻止,用正确方法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剪刀,在愉快,轻松中完成自己要做的事,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
  2.过高期望,过多否定
  有的父母不考虑幼儿的兴趣,愿望和实际能力水平,盲目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轨道成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与要求;而幼儿知识经验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很难达到过高的要求,幼儿产生了持续失败的挫折感,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走向自卑。还有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拿自己孩子缺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做出消极,否定的评价,孩子认为自己真是脑子笨,能力差,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的形成。
  3.过多灌输,幼儿缺乏探索的机会
  在教育幼儿方面,家长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灌输使幼儿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缺乏动脑思索,猜想的机会;另一方面,灌输使幼儿无从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无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4.家园缺乏配合
  幼儿自信心培养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携手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父母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如果教师给幼儿创造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幼儿回家后父母却什么都包办代替,不敢放手;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观察,操作和交往的条件,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但父母却以灌输为主,那么这种合作是不和谐的。
  四、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心
  1.相信幼儿,放手培养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做个好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喜爱。那就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不代替幼儿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和愿意做的事,只要幼儿要为自己或别人做事的愿望,父母就应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幼儿有机会去表现,有机会照顾自己,有机会帮助父母,老师,同伴,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有利于身体能力的发展,由此产生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2.以正确评价来激励幼儿
  幼儿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的成长方向,速度和进程各不相同,要求幼儿尽善尽美处处强过别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父母,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和能力,对幼儿做出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
  3.向困难挑战,从成功中获取自信
  5---6岁的有自信心的幼儿特别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有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幼儿无论学习或做事,经过自己很大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所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大。当幼儿想做某种尝试时,父母知道他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然后再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幼儿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幼儿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感到特别自豪。
  4.家园配合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培养”自信儿童的教育。教师要使父母意识到幼儿自信心培养,用正确的教育原则和具体教育方法,要经常与父母联系,了解教养态度,亲子互动等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与个别指导。此外,要鼓励父母及时向老师反应幼儿在家的表现,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