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练”在阅读中分散开去

【作者】 1、 杜文敏 2、宋家洪

【机构】 1、四川省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2、四川省沐川县底堡学校



【正文】在生本改革以来,教师们注重以生为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合作讨论、着力展示交流,强化练习巩固,为培养学生能力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学——议——展——练”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热闹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但也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课堂忽视了书声琅琅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让“读”贯穿课堂,让“练”在阅读中分散开去,定会还语文课堂之本真,让生本课堂绽放光彩。
  一、关注文本“练”,以读促悟
  语文课就是要用“课文”学“语文”。纵观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范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情感上,或是写法上,均有特有的、重要的、学生感兴趣的语文价值,值得学生去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寻有价值的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掌声》教学中,第一次掌声时,在引导学生朗读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英子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反复体会英子的内心想法。“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心里想();“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英子心里想();“英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英子心里想()。连续三个追问,让学生发现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能触摸到内心世界,进而从文本深处感受第一次掌声给予的是鼓励、是关爱。这样的读中悟、悟中读的训练点恰是理解文本的有力支撑点,也是语言运用的方法开辟点。
  二、联系生活“练”,以读促思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如《掌声》教学中,孩子们从文本体会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掌声是鼓励,是赞美,更是爱。爱将化一切为美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一个个鲜活例子让学生在读后挖掘出来,让学生从心底里明白爱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便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见缝插针“练”,以读促写
  课文本就是不可多得的积累素材的来源,能给读者提供广阔的自由解读的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寻找“缝隙”和“空间”,创设有“情”可发、有“形”可依的语言训练点,有意识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掌声》的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英子的神态、动作描写反应心理的表达方法进行片段式描写练习;亦可以运用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这样的对比描写进行篇章式描写练习;还可以根据掌声中蕴含的关爱进行思想式的句段式描写练习……从这些训练点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善于抓住课文空白,见缝插针,以读促写,便可以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挖掘他们的言说潜力,在“有情有形“的言语实践中,释放文本内部的巨大张力。但是在训练点的取舍上应该有量的考虑,切记盲目盲从,选择性的切入,课堂上完成句段式描写练习,课后进行篇章式描写练习,或在单元中进行主题式描写练习。
  四、拓展延伸“练”,以读促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这边是所谓的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甚至是推荐群文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如《掌声》阅读教学时,从英子在关爱中的变化搜集英子获物理学奖,被大学破格录取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的魔力;再着眼于单元主题“爱”而推荐群文阅读、甚至整本书的阅读,如《爱的教育》。无形中促使孩子们积累更多阅读,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在信息化大变革的今天,在提倡综合素养的时代,广泛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点带面,以篇促读,一定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无穷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只要在课堂上能抓住文本的训练点,便会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